[发明专利]一种节油环保燃料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0040.3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0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彦辉 |
主分类号: | F02M25/12 | 分类号: | F02M25/12;F02M25/025;F02M3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8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油 环保 燃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由能源及环保领域,具体涉及内燃机的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作为生命之源,本身就含有一种能量,可称为生命能,它拥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怪异性质。
在燃烧的煤炉里滴入几滴水,所触及的炉膛部位由红变黑,然后就会喷出一股火焰。
消防灭火时,第一束水柱喷向大火,火势为之一滞,却又迅速反弹,燃烧得更加猛烈。
汽车在下雨天行驶,司机会感觉动力比平时更加强劲。
布朗气体有一个只有华氏130°(水的沸点为华氏212°)的冷焰,可是同样的火焰却可以蒸发钨,这需要超过华氏10,000°,而燃烧氢气将永远无法达到这个温度。
布朗气体可以大大减少放射性物质的辐射,而燃烧氢气则不能做到这一点。
在高科技实验室内分析布朗气体时,几乎找不到氢,反而存在带有多余电子的水气团(带电水气团)。
超声波在水中可产生空化气泡,大量的气泡爆裂会产生显著的气蚀作用,船用螺旋桨就因制造空化气泡而受损,桨叶表面布满大量微观弹坑。
上述表明,水可以在高温、电解、超声波等条件下吸收能量,并释放出更多的能量,可用来解决内燃机当前存在的问题。
1824年,法国工程师卡诺提出了卡诺循环理论,认为所有的热机效率都不会达到100%;而实际上更低,内燃机的燃料产生的热量最高只有40%转化为动力,60%以上的热量或随着废气被排放掉,或者被冷却系统吸收。其缺点如下:
1、能量转换效率偏低,小于40%,燃料浪费严重。
2、发动机空燃比偏低,燃烧不完全,冒黑烟,积炭,缩短了发动机大修周期和使用寿命。
3、产生大量废气和颗粒物,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等有毒成份,污染环境,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4、作为内燃机燃料的石油、煤、天然气在地球上的贮藏量有限,开采成本也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针对内燃机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节油环保燃料系统。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油环保燃料系统,主要针对汽车发动机,兼顾其它内燃机和飞机发动机。该系统由相对独立的燃料加温器、羟基气体发生器、气泡发生器、冷水雾发生器组成;燃料加温器由预热管和尾气管组成;羟基气体发生器由贮气筒、安全阀、减压器、电解槽、脉冲电路板、蓄电池组成;气泡发生器由容器、进气管件、出气管件和气泡石组成;冷水雾发生器由文丘里管和水箱组成。
上述的燃料加温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热传导的理论,使发动机排出的高温废气加热在预热管中流动的燃料,使燃料升温,相当于提高了化学反应的初始温度,增强了燃烧的速度和效率。
较高的初始温度有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许多化学实验都是在加热状态下完成的,化学工业上的合成反应更是在高温高压下才能进行,如氨的合成,N2(g)+3H2(g)=========2NH3(g)。
所述的预热管与连接油箱的油管相接,并插入尾气管的中间段,使管内流动的燃料与管外的废气进行热交换。
所述的尾气管为弓形,直径较粗,以便较细的预热管从中间段穿过,互不影响。
上述的羟基气体发生器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氢氧发生器,其功用是利用汽车贮气筒的气体在电解槽内产生大量气泡,并将电解产生的氢气、氧气和带电水气团的混合气体,称为羟基气体,一起吹入发动机进气道中,以提高空气与燃料的比例,节省燃料,实现完全燃烧。
所述的电解槽是一个长方体,功用是产生羟基气体,包括氢气、氧气、气泡和带电水气团;内部分成6个各自封闭的方形单元格;每个单元格内插入一组8片不锈钢极板,中间用一根绝缘套管垂直穿过;绝缘套管中插入一根空气管,穿过一个盘形的空气导流器,直达底部;上下两片极板间靠薄薄的垫圈分隔,间隙很小;每片极板上均匀打18个孔,上下两个极板的孔相互错开,不能正对。
所述的脉冲电路板的作用是将蓄电池的直流电变成共振频率的脉冲电流,以提高电解效率,减少电能消耗。
所述的蓄电池为车载电瓶,电极通过脉冲电路板和电解槽内的不锈钢极板相连,产生的脉冲电流使极板间的水分子发生电解。
所述的贮气筒为车载刹车气筒,气体经减压器降压后,通过气管进入电解槽单元格的绝缘套管,气管插至电解槽底部。
所述的安全阀安装在贮气筒出口处,根据贮气筒内的气压自动启闭,保证贮气筒拥有刹车必须的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彦辉,未经周彦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00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