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扭矩超越离合器疲劳测试综合试验台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1116.6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4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强;张金豹;张树昌;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2 | 分类号: | G01M13/02;G01M7/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超越离合器 疲劳 测试 综合 试验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越离合器疲劳测试综合试验台,属于超越离合器性能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越离合器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动力只能从输入轴传到输出轴,根据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运动状态,主要有楔合、超越、过载三种工作状态。由于其结构紧凑、负载能力强、动态响应快、工作转速大,被广泛应用到工程领域,如直升机传动系统。
随着超越离合器的广泛应用,设计能够测试超越离合器疲劳程度的试验台显得愈来愈重要。只有满足或接近设计工作周期,超越离合器(以下简称离合器)才能可靠地应用到工程领域。国内对于超越离合器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已经提出了离合器几何参数设计的方法,经过校核满足材料的许用接触应力和屈服强度,但是离合器的工作属于弹性动力学范围,接触面的应力分析呈现非线性,甚至还需考虑流体润滑的影响。仅仅停留在理论计算和软件仿真层面是不行的,我们需要一个试验台来测试离合器的各种工作性能,尤其是对于疲劳磨损程度的测试。
现在已有的测试离合器性能的试验台,仅仅是在内外环处于不同的转速差下测试离合器的超越、楔合性能,不仅实验次数少,每组实验做完后须对离合器分解检验,比较麻烦。尽管有的试验台设计了楔合实验的疲劳检验,但是离合器的磨损不仅仅是由于楔合下的碰撞冲击造成的,超越状态下的相对运动磨损也占很大一部分。离合器的楔合磨损由扭矩冲击和速度冲击来决定,超越磨损则由接触表面的压力分布和相对速度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测试超越离合器性能的试验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大扭矩超越离合器疲劳测试综合试验台,该试验台能够测试超越离合器楔合疲劳磨损和超越磨损,根据磨损与溜滑角的关系测量楔块的磨损程度,克服了分解检测方法的繁琐。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大扭矩超越离合器疲劳测试综合试验台,它包括离合器内环动力输入装置、离合器内外环连接装置、离合器润滑装置、离合器外环动力输入装置、底座、联轴器二、联轴器三及三轴加速度振动传感器;所述的离合器内环动力输入装置包括液压马达、液压马达支座、联轴器一、扭矩传感器及扭矩传感器支座,所述的离合器内外环连接装置包括两个轴承支座、离合器内环、传动轴、轴承座、角接触球轴承、楔块、胀紧套及离合器外环,所述的离合器润滑装置包括固定板、进油口、出油口、润滑外圈及雾化喷嘴,所述的离合器外环动力输入装置包括电磁粉制动器、联轴器四、伺服电机、电机支座及制动器支座;
所述的液压马达通过液压马达支座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扭矩传感器通过扭矩传感器支座固定在底座1上,液压马达与扭矩传感器通过联轴器一连接;所述的离合器内环通过两个轴承支座内的轴承进行轴向和径向定位,所述的两个轴承支座固定在底座上,离合器内环一端通过联轴器二与扭矩传感器连接,所述的传动轴一端设有安装孔,离合器内环另一端、胀紧套及离合器外环均设置在传动轴的安装孔内,离合器外环通过楔块与离合器内环连接,所述的传动轴通过角接触球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所述的轴承座固定在底座上,离合器外环与传动轴的安装孔之间通过胀紧套连接;所述的润滑外圈密封环套装在传动轴外表面上,润滑外圈通过固定板连接到轴承座侧面上,润滑外圈上端设有进油口,传动轴内部设有中心油路和过渡腔,润滑外圈的进油口依次通过传动轴的中心油路及过渡腔与安装孔相通,所述的雾化喷嘴安装在传动轴的中心油路上并位于过渡腔内;传动轴的外圆周面设有与过渡腔相通的径向出油孔,底座上与过渡腔相对应位置设有油槽,所述的油槽与设置在底座外侧面上的出油口相通;传动轴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三与电磁粉制动器连接,所述的电磁粉制动器通过制动器支座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轴加速度振动传感器安装在轴承座的顶端面上,所述的伺服电机通过电机支座固定在底座上,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四与电磁粉制动器连接;液压马达、扭矩传感器、离合器内环、传动轴、电磁粉制动器及伺服电机同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11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