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床垫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5630.0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6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清峰;王爱国;安宁;范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21/06 | 分类号: | G08B21/06;A61B5/00;A61B5/08;A61B5/024;A61B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之于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7 | 代理人: | 何志欣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床垫 报警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床垫报警系统,包括采集装置、异常监测模块、云服务器、移动终端和预警模块,异常监测模块监测采集模块采集的睡眠数据并判断个体类别,基于睡眠数据相对于个体类别的异常变化判断直接预警模式或分析预警模式,云服务器基于采集装置采集的睡眠数据统计至少一个个体的生理信息并识别睡眠模式,并且将生理信息、个体类别、睡眠模式和/或异常数据交互关联以分析用户的异常状态等级,云服务器根据异常状态等级向预警模块和/或移动终端发送对应的预警请求信息,预警模块基于预警请求信息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移动终端基于预警请求信息向预设的援助人员和/或救助机构发送救助信息。本发明基于个体类别进行预警,准确快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床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床垫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睡眠关系到健康,但或许没几个人知道自己的睡眠质量究竟怎么样。一个健康人的睡眠,熟睡时间占整个睡眠时间的42.4%。血压平稳、细胞增生、内分泌调节都是在熟睡阶段进行的,如果一个人患有疾病,熟睡就会被打得很散,这些在仪器中都会有所反应。如果将睡眠检测纳入体检,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都可以提早进行干预。因此,睡眠质量以及睡眠中的生理信息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床垫能够监测用户的生理信息并报警,但是对用户的生理信息没有进行详细区分,从而不能够准确报警。例如,当成人与儿童同时在智能床垫睡觉时,用户没有感觉到身体不适,智能床垫却由于错误的判断或者两个用户数据的互相干扰而发出了报警信息。不准确的报警信息的发出没有意义,只能增加用户的烦恼,打断用户的睡眠,降低用户的睡眠质量。
中国专利(CN 105595672A)公开了一种智能床垫系统,包括:智能控制张志、气压传感器、床垫;所述床垫包括充气袋层;所述气压传感器连接至所述床垫的充气袋层,并检测获取所述充气袋层内气压;所述智能控制装置与所述气压传感器相连,所述智能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气压传感器检测的充气袋层内气压的变化获取床垫上人体生命特征数据,所述床垫上人体生命特征数据包括呼吸频率和/或心跳频率。该智能床垫虽然能够获知人体的生命体征,但是没有针对异常生命体征进行报警的装置,从而不能在异常情况时进行报警,不能在危急时刻通知他人对用户进行救助。因此,如何准确的对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报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床垫是根据基本的生理信息进行报警,但是人的生理信息会由于年龄和性别具有区别。因此,市场上的智能床垫的报警系统的报错率很高,用户在接收到报警后仍需人工进一步判断。因此,目前缺乏一种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准确进行报警的智能床垫报警系统。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床垫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系统包括采集装置、异常监测模块、云服务器和移动终端和预警模块,所述异常监测模块监测所述采集模块采集的睡眠数据并判断个体类别,基于所述睡眠数据相对于所述个体类别的异常变化判断直接预警模式或分析预警模式,所述云服务器基于所述采集装置采集的睡眠数据统计至少一个个体的生理信息并识别睡眠模式,并且将所述生理信息、个体类别、睡眠模式和/或异常数据交互关联以分析用户的异常状态等级,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异常状态等级向所述预警模块和/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对应的预警请求信息,所述预警模块基于所述预警请求信息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预警请求信息向预设的援助人员和/或救助机构发送救助信息。本发明通过将个体类别和生理信息进行结合判断,提高了异常状态判断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报警的准确性。本发明只对危及生命的异常状态实行直接预警模式,其余实行分析预警模式,从而避免打扰睡眠中的用户和援助人员。本发明的报警系统既达到了准确预报的目的,有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56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