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蛇类养殖的实现方法及蛇类养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1330.7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95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君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张大保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蛇类 养殖 实现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蛇类养殖装置的实现方法,包括构制将蛇与外界隔离的空间;或构制两个或以上将蛇与外界隔离的空间,并将空间排列或叠层组合;在空间内设至少一隔层。隔层至少包括上、下隔板,上、下隔板形成通往外界的隔槽,上隔板设有通孔,通孔使隔槽与空间贯通。在空间中选择配置一个或多个以下一种和/或多种功能区域、和/或功能模块或系统:栖息、多功能活动区域、自动喂食、门禁、供水、排水模块、照明、消毒、通风换气、恒温、恒湿、控制系统。该方法构制的蛇类养殖装置,颠覆性地实现据实际需求选择配置和灵活组合养殖装备;可轻便、自由对蛇类养殖装置进行搬移、翻转、装配,利于对蛇类低成本、高度智能化与集约规模化养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蛇类养殖装置的实现方法,还涉及一种蛇类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蛇肉营养价值极高,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系兼具营养与口感的美味佳肴;同时,蛇全身是宝,被誉为“动物人参”。李时珍曾以“蛇可祛风、祛湿、通经络、强筋健骨、活血食颜、止痛解毒等”记载了蛇的食用价值和功效。通过药理论证与实践亦确实证明,蛇肉、胆、皮、毒均具有良好的药膳功效。随着生物科技水平的提高,蛇在食与药中的更多用途被充分挖掘,因此蛇类的经济价值日益被广泛认同,当今社会亦逐步掀起蛇类人工养殖的兴潮。
蛇乃最灵活和狡猾的动物之一,其身体细长、力量大,攀爬能力强、极好钻索孔洞,可横行水陆空三域,加之部分蛇类含有剧毒,因此蛇类的人工养殖不但相当有难度,且具有危险性。近年来,蛇类养殖在我国已呈规模化、普及化之势,但由于受行业人士知识层面与技术水平限制,蛇类养殖技术仍处沿用落后传统方式的阶段。例如,多数蛇养殖者尚采用尼龙网分隔蛇窝,或在养殖场的地上铺设黄土、沙子或木屑刨花等作为垫料,或通过堆积砖块及木板、废弃棉被等搭建蛇类栖息地,或通过放置水盆、料盆进行喂养。以上种种传统养殖技术总结而言具有以下不足:1、安全系数低、操作人员安全风险大;蛇易逃跑、安全隐患大;2、使用垫料劳动量大、工序多,需反复消毒及更换垫料易引起应激反应、影响生长,且旧垫料易污染环境;3、养殖环境不佳,病菌、粪便易长期积存,工作条件差和动物福利低;4、平面养殖,养殖密度有限,土地和设施利用率低;5、通常需依附于固定建筑和特定位置,整体无法移动,容易受建筑材料、房间结构等诸多因素限制,使用周期短;6、日常管理工作繁杂、配套物品多且易损耗,资金和人力资源成效低;7、模式落后,对养殖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高,个体依赖性大、风险大,整体感官差、档次低。
由于现有传统技术的诸多不足对蛇类养殖行业已造成困扰,技术瓶颈在行业内日益突出,如何提升养殖技术水平、降低养殖成本与风险业已成为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据调查,行业中亦有专业人士对蛇类养殖设备、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例如,CN205727693U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新型蛇类养殖设备,包括细眼尼龙网、拉链、细尼龙绳、固定横杆、砖、食盆、水盆、木板和沙土;细眼尼龙网围成一个长方体的网罩,顶部的四角上由细尼龙绳相连接,尼龙绳另一端吊拉在固定横杆上,固定横杆设置有两根,网罩底部由围成矩形的砖砌于底部;底部铺有沙土,沙土上铺设有木板,木板上放置有若干砖块,木板的一侧设置有水盆和食盆。又如,CN 205830830U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蛇养殖箱,包括箱体、食槽、玻璃门、锁、水槽、石灰和黄沙混合层、自来水管、开关、加湿器、空调、温度检测器、紫外杀菌灯、取蛇窗、换气扇、控制器;箱体顶部外壁设置有取蛇窗和换气扇,箱体的前侧设置有玻璃门。显而易见,CN205727693U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呈现了目前蛇类养殖行业普遍存在的主要缺陷和不足,需使用垫料(如沙土),清理时需大量劳动力及诸多操作工序;无法高频率清理,使病菌、粪便长期积存;平面养殖,养殖密度有限,土地和设施利用率低;日常管理工作繁杂、配套物品多且易损耗,资金和人力资源成效低。而CN 205830830U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侧重于改善、解决蛇养殖箱内部空气净化及温湿度调控问题,依然未能克服使用垫料所带来的劳动量大、工序多,需反复消毒及更换垫料易引起应激反应、影响生长,且旧垫料易污染环境等根本技术难题;同时,该专利未提出助于实现智能、集约化蛇类养殖的有效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君,未经刘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13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环境智能监测功能的养鱼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水陆两栖龟的饲养、产卵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