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规模动态语义图的交通流量预测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16276.7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5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媛芳;蓝桂茂;方润涛;陈法林;舒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65;G06F1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母秋松,董建林 |
地址: | 525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大规模 动态 语义 交通 流量 预测 算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规模动态语义图的交通流量预测算法,属于交通大数据分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交通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命脉,对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便捷人们的出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中交通量激增,原始的交通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同时,由于工业发展为城市交通提供的各种交通工具越来越多,从而加速了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
但是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经常发生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交通事故的频发往往在交通拥堵的路段,因此,预测下一个时间周期的交通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在大规模的交通量预测技术区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在进行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往往只考虑有直接影响的某一条或几条线路,缺乏对所建公路在公路网整体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往往造成预测交通量与实际交通量相差太远。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规模动态语义图的交通流量预测算法。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大规模动态语义图的交通流量预测算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随着时间传递的交通流相关度动态语义图;
步骤二:应用逻辑回归方程,预测下一个时间周期的交通动态语义图交通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交通流相关度动态语义图为多个路段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目,相通的路段之间就具有了相关度,把有相关度的路段彼此连接起来,每过一个时间周期T动态更新各个路段的车辆数目,即可以获得实时的交通流动态语义图。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二包括如下步骤:
2a:建立逻辑函数;
2b:计算发生比率;
2c: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其回归参数进行估计;
2d:求出参数α;
2e:结合步骤一的动态语义图,预测交通流;把以上求得的参数代入xk代入所预测路段的上一个路段的交通流,所求出的yi就是所预测的下一个路段的交通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2a包括如下步骤:
2a1:假设有一个理论上存在的连续反应变量yi*代表交通流量,其值域为0到正无穷,当该变量的值域跨越一个临界值c时,便导致事件发生,此处c=0,于是有:
yt=1表示事件发生,即有交通流;yt=0表示事件不发生,即没有交通流;
2a2:假设在反应变量yi*和自变量xk之间存在一种线性关系,
即
yi*指的是实际观察到的交通流量,
k表示与所观察到的yi*路段相连的上k个路段,xk代表与所观察到的yi*路段相连的上面路段的第k个路段的交通流,βk、α、εi为辅助预测的参数,0≤βk≤1;
指的是反应变量yi*所在路段的与其相连的k个路段所贡献的交通流量之和;
2a3:则得到:
2a4:通常,假设上式中εi有逻辑分布或者标准正态分布,因此可将(3)改写为:
这一函数称为逻辑函数,它具有S型分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2b包括如下步骤:
2b1:令
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而事件不发生的概率可以定义为:
2b2:
2b3:因此事件发生与不发生概率的比记为
两端取对数为称之为logit形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2c包括如下步骤:
2c1:因为以为对称中心,同样适合复杂的多元回归函数情况,其多元逻辑回归方程为:
2c2:两端取自然对数得:
2c3:估计了初始函数后,对残差进行检验并用改进的函数进行重新估计,直到收敛为止,最大似然估计就是选取β0,β1,…βk的估计值使得似然函数值最大,同理,可以运用上述的方法求出,该项工作可由SPSS软件计算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62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主泵定子屏蔽套装配中PLC控制系统
- 下一篇:拆卸装置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