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致变色材料循环寿命的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8143.1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0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孟政;王永斌;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66 | 分类号: | G01N2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材料 循环 寿命 测定 方法 | ||
1.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循环寿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设定离子注入模式和离子抽出模式;
将电致变色材料置于所述的离子注入模式和离子抽出模式连续转换的循环中;
在设定的离子注入模式和离子抽出模式下循环自然停止时的循环次数即为电致变色材料的循环寿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循环寿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注入模式为恒压注入或恒流注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循环寿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注入模式为恒压注入,
设定透过率,当着色态透过率小于设定透过率时,
转换为抽出模式;
设定时间,当在设定时间内,着色态透过率仍大于设定透过率时,循环停止,记录循环次数,该循环次数即为电致变色材料的循环寿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循环寿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压注入的电压为所述的恒压注入的电压为0.6V-8V,设定时间为1s-20min设定透过率为1%-9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循环寿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注入模式为恒流注入,
设定透过率,当着色态透过率小于设定透过率时,
转换为抽出模式;
设定电压,当在设定电压内,着色态透过率仍大于设定透过率时,循环停止,记录循环次数,该循环次数即为电致变色材料的循环寿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循环寿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流注入的电流为15mA-600mA,所述的设定时间为1s-20min,所述的设定电压为0.6V-8V,所述的设定透过率为1%-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循环寿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抽出模式为恒压抽出、恒流抽出或恒电阻抽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循环寿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抽出模式为恒压抽出,
设定透过率,当褪色态透过率大于设置透过率时,
转换为注入模式;
设定时间,当在设定时间内,褪色态透过率仍小于设定透过率时,循环停止,记录循环次数,该循环次数即为电致变色材料的循环寿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循环寿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恒压抽出的电压为0.001V-8V,所述的设定时间为1s-20min,所述的设定透过率为1%-9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循环寿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抽出模式为恒流抽出,
设定透过率,当褪色态透过率大于设置透过率时,
转换为注入模式;
设定时间,当在设定时间内,褪色态透过率仍小于设定透过率时,循环停止,记录循环次数,该循环次数即为电致变色材料的循环寿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循环寿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恒流抽出的电流为15mA-600mA,所述的设定时间为1s-20min,所述的设定透过率为1%-90%。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循环寿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抽出模式为恒电阻抽出,
设定透过率,当褪色态透过率大于设置透过率时,
转换为注入模式;
设定时间,当在设定时间内,褪色态透过率仍小于设定透过率时,循环停止,记录循环次数,该循环次数即为电致变色材料的循环寿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循环寿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恒电阻抽出的电阻为5Ω-200Ω,所述的设定时间为1s-20min,所述的设定透过率为1%-9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循环寿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为电致变色显示器、电致变色玻璃、电致变色薄膜或电致变色后视镜。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循环寿命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循环中实时测定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循环时间、电压、电流和透过率并根据时间、电压和电流与透过率的关系来确定电致变色材料的性能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未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814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