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控释抗炎镇痛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8892.6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9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武艺;麦卓贤;董先明;黄梦文;王晓君;黄永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70 | 分类号: | A61K9/70;A61K45/00;A61K47/22;A61K47/42;A61K47/32;A61K47/34;A61P29/00;A61P19/02;A61P21/00;A61P11/00;A61P17/02;A61P25/00;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控释 镇痛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控释抗炎镇痛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多功能抗炎镇痛贴包括粘合剂层和药物层;本发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大分子聚合物或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与载金载磁纳米TiO2颗粒、分散剂、促渗剂和抗炎镇痛药物混合均匀,分别置于高压静电场下进行纺丝,得到双层纳米复合薄膜,再在双层纳米复合薄膜上涂布粘合剂制备得到一种多功能控释抗炎镇痛贴。所述镇痛贴用于外敷,能够有效避免肝首过效应和非甾抗炎类药物对肠胃黏膜的损坏等不良反应,并最终达到利用外加磁场和近红外来控释药物释放、提高药物疗效,同时配合红外线理疗灯治疗,加快病痛的消除的目的;对肌肉疼痛、各种关节炎以及非风湿性炎症有较好的疗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功能控释抗炎镇痛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包括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吲哚乙酸类、邻氨基苯甲酸类和芳基烷酸类。除苯胺类外,NSAIDs类药物能够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环氧合酶(COX),使前列腺素(PGs)合成减少,从而达到解热镇痛和抗炎的效果。
NSAIDs适用于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如关节痛、肌肉痛、头痛、痛经和癌症疼痛等,长期使用不引起欣快感和成瘾性,且多数药物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一些药物,如水杨酸甲酯(MeSA)具有局部刺激作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外用可使皮肤血管扩张、肤色发红等刺激反应,并反射性地影响相应部位的皮肤、肌肉、神经及关节,起消肿、消炎和镇痛作用,此外还有止痒的作用。
然而,NSAIDs普遍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包括造成水钠潴留性高血压、水肿、胃肠道反应(偶见上消化道溃疡或出血)、肝损伤和肾毒性等。以水杨酸甲酯(MeSA)为例,大鼠经口服用MeSA的LD50为887mg/kg,成人口服最低致死量为170mg/kg,咽服少量就能引起严重的危害或死亡,也会严重损伤肠胃。即便是在外用擦涂时,由于使用时的不可控性,这类药物在确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存在着矛盾,限制着药物疗效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对非甾抗炎类药物的剂型进行创新,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大分子聚合物或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与载金载磁纳米TiO2颗粒、分散剂、促渗剂和非甾抗炎类药物混合均匀,置于高压静电场下进行纺丝,得到双层纳米复合薄膜,再在双层纳米复合薄膜上涂布粘合剂制备得到一种多功能控释抗炎镇痛贴。所述镇痛贴用于外敷,能够有效避免肝首过效应和非甾抗炎类药物对肠胃黏膜的损坏等不良反应,并最终达到利用外加磁场和近红外来控释药物释放、提高药物疗效,同时配合红外线理疗灯治疗,加快病痛的消除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控释抗炎镇痛贴。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多功能控释抗炎镇痛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多功能控释抗炎镇痛贴的应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功能控释抗炎镇痛贴,包括粘合剂层和药物层,所述药物层为以抗炎镇痛药物、促透剂、大分子聚合物、载金载磁纳米TiO2颗粒、分散剂、天然大分子聚合物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成的双层纳米复合薄膜;所述粘合剂层在载金载磁纳米TiO2颗粒-分散剂-大分子聚合物一侧。
优选地,所述抗炎镇痛药物为非甾体类药物。
更优选地,所述非甾体类药物为水杨酸甲酯、阿司匹林、布洛芬或吲哚美辛。
优选地,所述促透剂为月桂氮卓酮、肉豆蔻酸异丙酯、萜类或油酸。
优选地,所述大分子聚合物为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偏氟乙烯、聚氧化乙烯或聚丙烯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88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