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十孔总温测量探针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6446.1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0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马宏伟;郑春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13/02 | 分类号: | G01K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十孔总温 测量 探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总温测试技术领域,涉及流场的总温测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十孔总温测量探针。
背景技术
发动机性能试验测试中,需要用不同类型的总温探针测量发动机流场总温。现有总温探针进出气量较小,热惯性大,测温部位不能充分滞止来流,温度传感器表面热交换不充分,并且气流不敏感角范围小,容易在测量过程中产生测量误差,很难准确测量航空发动机流场总温,尤其在低速条件下,传统总温探针进气量小,不能精确测量流场总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总温探针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十孔的总温测量探针,该探针进气量较大,温度传感器表面热交换迅速且气流不敏感角范围大,能够测量气流偏转角较大、工况变化较大的流场总温,能够在低速条件下测量流场总温。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1、一种十孔的总温测量探针,包括滞止罩(1)、绝热密封件(2)、探针支杆(3)、温度传感器(4)、对流换热孔(5)和测温引线(6)。其特征在于:滞止罩(1)采用镍基合金材料制成,直径为2毫米至8毫米,另一端安装绝热密封件(2)用于隔热、密封和固定安装温度传感器(4),滞止罩(1)沿轴向和周向开设9个对流换热孔(5),滞止罩(1)的一端开设进气孔,进气孔直径为2毫米至8毫米,开有30°到70°倒角,用于增大进气角,外表面光洁度不低于3.2微米。
2、进一步,探针支杆(3)直径与滞止罩(1)直径相同,与滞止罩(1)焊接,呈“L”型,外表面的光洁度不低于3.2微米。
3、进一步,绝热密封件(2)选用陶瓷材料,绝热密封件(2)呈中空圆柱体,外径与滞止罩(1)内径相同,通过粘接剂粘贴固定在滞止罩(1)的一端。中间打通孔,通孔直径与温度传感器(4)直径相同,通过粘接剂粘贴固定温度传感器(4)。
4、进一步,温度传感器(4)可以是K型、J型、T型等各种类型的热电偶,也可以是热电阻,测温引线(6)通过探针支杆(3)尾部引出。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创造了一种十孔总温测量探针,滞止罩(1)的一端开有直径较大进气孔,该孔开有倒角,用于增大气流不敏感角,滞止罩(1)侧壁开有9个对流换热孔(5),在周向上呈120°分布,温度传感器(4)测温部位正对最左侧对流换热孔(5),该设计使滞止罩(1)内部迅速进气排气,保证了滞止罩(1)内充分热交换。温度传感器(4)可以选用热电偶或热电阻,通过绝热密封件(2)固定,可以有效的减少探针支杆(3)导热对温度传感器的影响。该探针进气量较大,温度传感器(4)表面热交换迅速且气流不敏感角范围大,能够准确测量气流偏转角较大、工况变化较大的流场总温,能够在低速条件下准确测量流场总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十孔总温测量探针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的滞止罩的横截面示意图。
其中:1-滞止罩,2-绝热密封件,3-探针支杆,4-温度传感器,5-对流换热孔,6-测温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十孔总温测量探针包括滞止罩(1)、绝热密封件(2)、探针支杆(3)、温度传感器(4)、对流换热孔(5)和测温引线(6),来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所述滞止罩(1)与探针支杆(3)连接,呈“L”型,其中滞止罩(1)直径为7毫米,探针支杆(3)直径为7毫米。滞止罩(1)的一端开进气孔,进气孔直径6毫米,开有60°倒角,滞止罩(1)侧壁上开有9个对流换热孔(5),孔形状为圆形,孔直径为2毫米,沿滞止罩(1)每个轴向位置,周向均布3个对流换热孔(5),相邻对流换热孔(5)的中心线夹角分别呈120°,相邻且不同轴向位置对流换热孔(5)轴向间隔距离为6毫米。温度传感器(4)固定在绝热密封件(2)上,测温引线通过绝探针支杆(3)尾部引出。温度传感器(4)的测温端轴向位置与滞止罩(1)最左侧对流换热孔(5)对应。
如图2所示,沿滞止罩(1)周向对流换热孔(5)分别间隔120°分布,孔径大小为2毫米,并开有60°倒角。
本发明实施例中介绍的一种十孔总温测量探针,该探针进气量较大,温度传感器(4)表面热交换迅速且气流不敏感角范围大,能够准确测量气流偏转角较大、工况变化较大的流场总温,能够在低速条件下准确测量流场总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64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