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6205.7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6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来中;何勇;周斌;郭斌;李剑锋;张永振;李文滨;李晶;孙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31/20 | 分类号: | C07C231/20;C07C231/08;C07C233/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荷 酰胺类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傅克反应:伞花烃和光气反应制备2‑异丙基‑5‑甲基苯甲酰氯;(2)缩合反应:在碱作用下,RNH2和2‑异丙基‑5‑甲基苯甲酰氯反应制备2‑异丙基‑5‑甲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中R为‑Et或‑CH2COOEt;(3)还原反应:2‑异丙基‑5‑甲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进行加氢得到含有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的反应产物。然后经过蒸馏、精馏及熔融结晶,得到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N‑乙基‑L‑薄荷基甲酰胺或L‑N‑[[5‑甲基‑2‑(1‑甲基乙基)环己基]羰基]甘氨酸乙酯。最高总收率18%,主要原料成本仅为传统工艺的40%,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凉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烟草和医药等领域中。长期以来,L-薄荷醇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传统凉味剂。L-薄荷醇具有凉度强、阈值低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缺点,如具有强的刺鼻气味、具有苦味、低用量时清凉效果不明显、浓度较大时会有灼烧感、挥发性较强、作用时间短暂等,这些缺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L-薄荷醇在很多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口香糖和一些特殊种类的化妆品。因此,人们开始寻求更为有效的凉味剂产品。在众多的新型凉味剂中,最为突出的是N-乙基-L-薄荷基甲酰胺(WS-3)和L-N-[[5-甲基-2-(1-甲基乙基)环己基]羰基]甘氨酸乙酯(WS-5),前者是20世纪70年代Wilkinson Sword公司首先开发的薄荷衍生物凉味剂,其商品名为WS-3,FEMA编号3455。它的凉感是薄荷醇的3-5倍,而且基本没有薄荷味等杂味,并且没有挥发性,不会对眼睛造成刺激。后者是WS-3的衍生物,其凉感是薄荷醇的10倍,于2007年获得FEMA编号4309。
薄荷酰胺技术及应用研究在国际上主要有美国Wilkinson Sword公司、瑞士的奇华顿公司和美国的Millennium公司。国内的主要生产企业有:爱普香料有限公司、昆山亚香有限公司、安徽一凡香料有限公司等,大多数厂家采用的是1970年代Wilkinson Sword公司报道传统的生产路线。该路线以价格昂贵的薄荷醇为原料,经过氯代、格氏反应、酰化、缩合得到产品,其中格氏反应这一步的收率仅有50%,故路线成本高。
除了传统的生产路线,Millennium公司还报道了氰基化法:薄荷醇氯代后与氰化钠反应生成薄荷基腈,随后进行Ritter反应得到薄荷酰胺。然而国内学者(新型凉味剂N-乙基-L-薄荷基甲酰胺的合成研究,中国食品学报,2008年第八卷,第三期)重复Millennium公司的专利方法发现,Ritter反应得到的薄荷酰胺的产物为(1R,2S,5R)构型与(1S,2S,5R)构型的混合物,两者比例为67:33,并非光学纯L-薄荷酰胺。并且氰化钠属剧毒物质,不易于工业化。
目前所报道的合成方法均以L-薄荷醇为起始原料,然而薄荷醇的价格昂贵,加上格氏反应收率低(小于50%),导致目前市场上薄荷酰胺类凉味剂的价格过高。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薄荷酰胺类凉味剂的制备工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使用价格低廉的伞花烃(价格仅为L-薄荷醇的1/5)为起始原料,得到光学纯的L-薄荷酰胺类凉味剂。主要原料成本仅为传统工艺的40%,所述方法具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L-薄荷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傅克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伞花烃和光气反应制备2-异丙基-5-甲基苯甲酰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62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