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令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5309.6 | 申请日: | 2017-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1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送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令的传输方法,基站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所述基站确定天线端口的数量,其中,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为所述UE用于发送上行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的数量;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确定频域资源信息;其中,所述频域资源信息指示子带的数量和子带频宽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频域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每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所述基站向用户设备UE发送所述每个子带的PMI。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编码信息的发送技术。
背景技术
通常,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模型可以基于如下数学公式:
y=HWx+n
其中,x代表待传输的信号,H代表信道矩阵,用于表征信道的特性,W为预编码矩阵,用于表示在通过信道H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前,对所述待传输的数据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矩阵。n代表噪声,y代表在接收侧接收到的信号。预编码矩阵W通常是通过测量确定的,例如确定上行数据的预编码矩阵过程,可以是由发送端发送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接收端对所述参考信号的测量,并由接收端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最优的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矩阵。所述接收端可以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向所述发送端发送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在某些情况下,所述PMI也可以不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例如核心网网元配置或其它网络设备直接通知所述接收端发送的PMI。
通常情况下,在发送上行预编码的过程中,一种所述基站向所述UE指示PMI的方式是通过不同子带对应不同的PMI的形式,例如在一个默认的调度带宽下,包含至少一个子带,其中,每个子带都与一个PMI相关联,基站需要确定每个子带的PMI,并通知UE。
目前的通知多个子带PMI的方式通常是确定PMI后,直接通过单一信令,如下行DCI信令发送多个子带中每个子带的PMI给UE,由于每次调度,UE的调度带宽不确定,因此,在子带大小固定但调度资源大小不确定的情况下,UE通过DCI信令指示的子带PMI的个数也不同,从而使得UE以盲检测的形式在下行信令中搜索时的盲检复杂度很高,并且这样的方式不够效率,会占用大量的空口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令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用以提高传输效率,达到节约空口资源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令的传输方法,基站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所述基站确定天线端口的数量,其中,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为所述UE用于发送上行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的数量;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确定频域资源信息;其中,所述频域资源信息指示子带的数量和子带频宽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频域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每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所述基站向用户设备UE发送所述每个子带的PMI。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确定码本信息,其中,所述码本信息为码字数量,所述每个子带的PMI占用的比特数,和码本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码本与所述天线端口数量相关联;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频域资源信息确定所述每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频域资源信息和所述码本信息确定每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确定码本信息,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天线端口的数量和所述码本信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频域资源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向UE发送所述每个子带的PMI包括:所述基站确定所有所述子带的PMI占用的比特位,其中,天线端口的数量不同时,所述占用的比特位的数量相同;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占用的比特位向所述UE发送所述每个子带的PM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53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