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悬浮粉煤灰改性矿渣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0269.6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6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龙跃;白丽梅;赵波;张良进;李智慧;任倩倩;杜培培;徐晨光;窦冠雄;潘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14/46 | 分类号: | C04B14/46;C04B20/10;C03C25/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全成哲 |
地址: | 063210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悬浮 粉煤 改性 矿渣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悬浮粉煤灰改性矿渣棉的方法,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本发明使刚刚成纤的矿渣棉通过压差将粉煤灰均匀的吸入改性室,改性室内温度保持在600~800℃,使刚刚成纤的矿渣棉与粉煤灰微粒发生化学吸附,粉煤灰粘结在矿渣棉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碱性保护膜。本发明利用了工业固废,即粉煤灰、以及由矿渣生产的矿渣棉,制备出耐酸碱的高性能纤维材料,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寻找了一条新的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悬浮粉煤灰微粒改性矿渣棉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钢铁作为国家基础性建设材料,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成为新一轮钢铁增长的主要源动力,粗钢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并延续至今见。高炉渣是钢铁冶炼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是冶金工业生产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固体废弃物。通常情况下,吨铁产渣量为250~350kg,同时,熔融状态的高炉渣从高炉中流出时,大量显热被白白浪费。尽管目前我国高炉渣已得到有效利用,但一般是水淬后主要用于陶瓷制造和水泥等建筑行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同时水淬过程中会产生SO2、H2S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因此,高炉熔渣的余热回收和综合利用,是实现钢铁行业节能、降耗的关键。
矿渣棉是以高炉渣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棉状纤维成本较低。一般可耐700~800℃的高温,还具有质轻、耐氧化、电绝缘、不腐蚀金属等优点。常被加工成保温板、保温毡、保温筒、保温带、耐火板等,应用前景广泛。此举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熔渣的显热,还为高炉渣的综合利用寻求新的途径。
研究表明,把废渣制成纤维棉用于混凝土的增强材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凝土性能方面的缺陷。众所周知,普通的水泥混凝土材料自身存在脆性大,抗拉、抗折强度低,易收缩开裂,韧性差,抗冲击性能较低等固有缺陷,从而会降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能。而矿渣棉掺入对基体起到网络支撑作用,避免了浆体的离析,使得水泥水化、硬化均匀进行,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但矿渣棉在水泥中易被水泥水化时产生的碱性物质所腐蚀、粉化,导致基体内的纤维断裂,造成其性能的下降,失去了纤维增强增任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矿渣棉耐碱性能不佳,提供一种制备耐碱较强的纤维材料的方法。对矿渣棉进行防碱改性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粉煤灰对刚刚成纤的高温矿渣棉进行改性,在矿渣棉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碱性保护膜,从而使其耐碱性能得到改善。但矿渣棉质轻,使用粉煤灰对高温矿渣棉进行改性比较麻烦,如果采用定点喷吹粉煤灰,很难保证粉煤灰在矿渣棉表面的均匀性,而通过逆向粉煤灰气流进行改性,则会使矿渣棉和粉煤灰一起上升,与未参加反应的粉煤灰很难分离,改性效果不佳,改性工艺难以控制。因此本发明在圆柱体改性室内通过高压切向给入矿渣棉,由于矿渣棉的给料压力大,流速高,经过粉煤灰给料口产生负压,在负压和本身吹入压力下,粉煤灰会均匀的带入改性室内与矿渣棉混合,未及时吸附于矿渣棉表面的粉煤灰会进入圆柱体改性室进一步反映,通过控制改性室的温度,可以保持矿渣棉在与粉煤灰反应时的表面的活性。粉煤灰质较改性后的矿渣棉轻,在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改性后的矿渣棉会沿圆柱体改性室内壁进入底部的锥形区域,从底端排出,而多余的粉煤灰会在圆柱体改性室内形成悬浮体,最终仍没有反应的粉煤灰进入圆柱体改性室中心地区,多余的粉煤灰从圆柱体改性室上端中央的溢留口排出,循环利用。本制备原料不仅来源广泛,且成本低廉,可变废为宝。
本发明用一种悬浮粉煤灰改性矿渣棉包括下述步骤:
一种悬浮粉煤灰改性矿渣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刚刚离心成纤的矿渣棉由风环产生的风由悬浮改性室上端切向给入悬浮改性室,并在悬浮改性室内做离心运动,悬浮改性室分为上部的圆柱体改性室和下部的圆台体物料冷却排料室,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将一定量的高炉废渣加入电弧炉重熔,并进行调质,融化充分后,经离心辊离心成纤,成纤后的矿渣棉由风机沿切向从圆柱体改性室上端的给矿口给入,圆柱体改性室的温度控制在600℃~8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02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