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具辅热功能的水体增氧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8901.3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0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南茜;黄修桥;韩启彪;孙浩;李浩;程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B01F33/82;B01F23/237;B01F23/23;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朱广存 |
地址: | 453002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具 功能 水体 循环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兼具辅热功能的水体增氧循环装置,属于农业或养殖用水技术领域,包括水箱、产气单元和加热单元,水箱侧端分别设置供水管和出液管,产气单元包括空气压缩机、气液混合加压溶解罐、超声波空化装置和气液旋转圆筒,空气压缩机通过进气管连通气液混合加压溶解罐,气液旋转圆筒顶端设置电机;气液混合加压溶解罐通过进水管连通水箱,进水管上设置水泵一;气液混合加压溶解罐、超声波空化装置以及气液旋转圆筒依次通过管道一和管道二连通;气液旋转圆筒通过出水管连通水箱;加热单元包括位于水箱底部的电热丝。该装置可满足微小气泡循环高产出以及增温的双重需要,增氧效率高,可应用于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等实际应用生产或实验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或养殖用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兼具辅热功能的水体增氧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灌溉以及水产养殖等领域均需用到水中增氧加气、增温保温等技术措施。已有的研究表明,气泡越小,在水体中上升速度越慢,存在时间越长,基于此,现有技术相继提出了加压溶解、气液旋断、超声波空化等粉碎气泡的方法。在此理论技术下,又有了微纳米气泡发生机等报导,但这些装置往往仅单独采用单一的产气方式,在气泡个数和粒径方面尚受到限制,综合效果有待提高。
中国专利申请公告号CN 101473805 B公开了一种加压溶解式增氧装置,包括压力气源,调压阀,输气管,自控单向阀,浮子,开口容器,锥形盘和牵拉绳几部分。它是利用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升高或 (和) 温度降低而升高的物理特性,增加气体在水中的压强达到增氧目的的装置。它同现有的机械增氧和化学增氧相比,具有增氧效率高;但是该装置仅仅通过增压的方式来增加水中溶氧,方法单一,效果较差。
中国专利申请公告号CN 203577655 公开了一种循环微泡发生装置,包括微泡发生腔、文丘里管微泡发生器、压力腔和循环管道;微泡发生腔、压力腔以及循环管道依次首尾连通形成可循环的通道,微泡发生腔通过水泵连通水池,压力腔与灌溉干管连通;文丘里管微泡发生器设置在微泡发生腔内并与加气泵通过气管连通,循环管道上设有前阀门,灌溉干管上设有后阀门,微泡发生腔和压力腔分别设有前压力表和后压力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微泡增氧
效果明显,可采用光伏—风能发电设备提供动力,环保节能,不仅可作为加氧灌溉新技术,而且可用于渔业养殖的高效增氧,有效解决养殖供氧系统效率低下、耗能较高的缺陷;但是该装置是通过文丘里管微泡发生器对进入微泡发生腔内的水流进行高压掺气,方法单一。
另外,这些装置很多仅单单考虑增氧加气措施,而忽略了增温保温技术,缺乏一套既考虑增氧加气又考虑增温保温的综合装置系统,增氧加气效果差、无法兼具实现增温保温功能,不能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发挥不了最优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兼具辅热功能的水体增氧循环装置,可满足微小气泡循环高产出以及增温保温的双重需要,增氧效率高,还可实现自动化控制,可应用于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等实际应用生产或实验研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兼具辅热功能的水体增氧循环装置,包括水箱、产气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水箱侧端分别设置供水管和出液管,所述产气单元包括空气压缩机、气液混合加压溶解罐、超声波空化装置和气液旋转圆筒,所述空气压缩机上设置供氧管,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进气管连通气液混合加压溶解罐,所述气液旋转圆筒顶端设置电机;
所述气液混合加压溶解罐通过进水管连通所述水箱,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水泵一;所述气液混合加压溶解罐、超声波空化装置以及气液旋转圆筒依次通过管道一和管道二连通,所述管道一和管道二上分别设置阀门一和阀门二;所述气液旋转圆筒通过出水管连通水箱,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水泵二;
所述加热单元包括位于所述水箱底部的电热丝,所述水箱内设置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热丝上部设置隔膜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89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城市污水处理厂辅助放空管施工方法
- 下一篇:海底增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