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灰树花水提多糖和碱提多糖分离纯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8400.5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3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邵兴军;毛日文;朱惠芬;仲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大源生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58 | 代理人: | 吴秀琴 |
地址: | 212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灰树花水提 多糖 分离 纯化 方法 | ||
1.一种灰树花水提多糖和碱提多糖分离纯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醇溶液对灰树花子实体原料进行浸泡脱脂,脱脂完毕后,通过离心设备,进行固液分离,得到一次固相物和一次提取液;
(2)使用去离子水对步骤 (1)中所得的一次固相物,进行沸水冷凝回流浸提,浸提完毕后,再次通过离心设备,进行固液分离,得到二次固相物和二次提取液;
(3)将步骤(2)中所得的二次提取液,经浓缩、去蛋白、碱中和、透析脱盐、醇沉、洗涤后,喷雾干燥,得灰树花水提多糖;
(4)使用碱性水溶液对步骤 (2)中所得的二次固相物进行浸提,浸提完毕后固液分离,得到三次提取液;
(5)将步骤(4)中所得的三次提取液,经酸中和、透析脱盐、醇沉、洗涤后,喷雾干燥,即得灰树花碱提多糖;
其中,步骤(1) 中,所述醇溶液与灰树花子实体原料的重量比为 8-10 :1,醇溶液为85-95%乙醇(w/v)溶液;
其中,步骤 (2) 中,进行沸水冷凝回流浸提时,水体温度控制在90-100℃之间,煎煮时间控制在2-4小时;
其中,步骤 (2) 中,所述离子水与灰树花原料的重量比为 8-10 :1,提取次数共计2次;
其中,步骤 (3)中,对二次提取液进行浓缩时,通过框架式薄膜浓缩器或真空浓缩机,进行浓缩,直至二次提取液的波美度达到25°~30°;
其中,步骤 (3)中,去蛋白的具体条件为,向经过浓缩的二次提取液中,滴加5-30%三氯乙酸(w/v),直至溶液不再混浊,并于3-6℃下静置12-24小时,离心去蛋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灰树花水提多糖和碱提多糖分离纯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3)中,向经过去蛋白的二次提取液中,滴加10%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中和,直至PH为6.8-7.2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灰树花水提多糖和碱提多糖分离纯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3)和(5)中,进行透析脱盐时,透析袋埋在吸水力强的聚乙二醇或甘油中,分别对步骤(3)中经过碱中和的二次提取液和步骤(5)中经过酸中和的三次提取液,进行透析36-48小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灰树花水提多糖和碱提多糖分离纯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3)和(5)中,醇沉的具体步骤为:
A、冷却步骤 (3)中的二次提取液和步骤 (5)中的三次提取液至10℃;
B、随后采用三慢二快的搅拌节奏,缓慢向二次提取液和三次提取液中加入乙醇,并控制二次提取液和三次提取液内的含醇量达54%~65%;
C、最后,将加入了乙醇的二次提取液和三次提取液密封,并保存于低温环境下,环境温度控制在5℃~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灰树花水提多糖和碱提多糖分离纯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3)和(5)中,进行洗涤时,通过无水乙醇和丙酮依次洗涤两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灰树花水提多糖和碱提多糖分离纯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和步骤(5)中,进行喷雾干燥时,采用超声波喷雾干燥工艺,设定进风温度为85~95℃,进气压力设定为0.1~0.25MPa,进料量控制在30~50mL/min,同时设定出风温度为70~9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灰树花水提多糖和碱提多糖分离纯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4) 中,所述碱性水溶液与二次固相物的重量比为 8-10 :1,碱性水溶液为5%氢氧化钠水溶液;步骤 (4) 中,进行浸提时,水体温度控制在90-100℃之间,煎煮时间控制在2-4 小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灰树花水提多糖和碱提多糖分离纯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 中,进行酸中和时,通过向三次提取液中,滴加2mol/L HCL溶液进行中和,直至PH值为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大源生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大源生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840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