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权重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8190.1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9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强;唐萁;王甜婧;郝嘉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混合 电网 可靠性 影响 因素 权重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权重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是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综合效能的关键技术,相较于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而言,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具有电力电子变换环节更少的优点,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发电效率,同时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拓扑结构设计方式更加多样,更容易适应负荷在容量和地理位置上的需求。可靠性研究是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应用的基础,可靠性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有利于指导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靠性的改善,而现有可靠性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制约着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应用。因此,如何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权重进行分析,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可靠性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权重分析方法。本方法通过合理考虑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各元件对可靠性的影响,得到各元件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的权重,有利于指导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靠性薄弱环节的识别和改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权重分析方法,所述权重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各元件的参数,得到各元件的故障率和修复时间;
2)、根据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拓扑结构,得到各元件故障时影响的用户数;
3)、根据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各元件的故障率、修复时间和故障时影响的用户数,得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各元件对可靠性影响的权重。
所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各元件包括:交流母线、直流母线、联络换流器、联络线路、交流断路器和直流断路器。
所述各元件故障率为各元件的年平均故障次数,所述各元件修复时间为各元件每次故障的平均持续时间。
所述各元件对可靠性影响的权重K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λ为元件故障率,r为元件修复时间,n为元件故障时影响的用户数。
元件对可靠性影响的权重K越大,降低该元件故障率对改善可靠性的效果越明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了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权重分析方法,合理考虑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各元件对可靠性的影响,有利于指导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靠性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可靠性影响因素权重分析方法流程图;
图2是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拓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权重分析方法,所述权重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各元件的参数,得到各元件的故障率和修复时间;
2)、根据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拓扑结构,得到各元件故障时影响的用户数;
3)、根据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各元件的故障率、修复时间和故障时影响的用户数,得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各元件对可靠性影响的权重。
所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各元件包括:交流母线、直流母线、联络换流器、联络线路、交流断路器和直流断路器。
所述各元件故障率为各元件的年平均故障次数,所述各元件修复时间为各元件每次故障的平均持续时间。
所述各元件对可靠性影响的权重K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λ为元件故障率,r为元件修复时间,n为元件故障时影响的用户数。
元件对可靠性影响的权重K越大,降低该元件故障率对改善可靠性的效果越明显。
如图2所示,某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用户数据如下:负荷A处用户数为100,用户需求容量为1MW;负荷B处用户数为80,用户需求容量为0.8MW;负荷C处用户数为180,用户需求容量为1.8MW。
根据图1中所示可靠性分析方法对该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权重进行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81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