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7720.0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9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航;聂泽东;顾陈磊;李景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50/00 | 分类号: | H02J50/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44237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宇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充电 系统 方法 | ||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送电模块和受电模块,其中:所述送电模块包括电源、振荡器、功率放大器和第一电极,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所述振荡器用于产生振荡信号,并且振荡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可设置在人体体表的所述第一电极相连;所述受电模块包括第二电极、滤波整流电路、稳压电路,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滤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滤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电路相连,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可与负载相连。由于本系统不需要严格使充电端与受电端的位置对准,在保证充电效率的前提下,可有效的提高生物传感器的充电操作的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传感网络(英文全称为body sensor network,英文简称为BSN)一般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英文全称为Wireless Sensor Networks,英文简称为WSN),是人体表面的生理参数收集传感器,或移植到人体内的生物传感器共同形成的一个无线网络,无线生理传感器节点能够采集身体重要的生理信号(如温度、血糖、血压和心电信号等)、人体活动或动作信号以及人体所在环境信息,将这些信号或信息处理后传输到人体附近的本地基站,再通过互联网或无线传输给医院、病人家属或其它终端,使得其它终端可以实时的了解人体的各项参数,对可能出现的变故进行准确有效的判断。
为了提高人体传感网络的持续可用性,一般通过电磁感应方式,通过电流流过线圈产生磁场,在体内设置的传感器连接有受电线圈。将通电的送电线圈靠近体内设置的受电线圈时,体内的受电线圈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实现对传感器的无线充电。但是,通过线圈充电的方式,需要使充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的中心完全吻合,如果错位,则会使得传输效率急剧下降,影响充电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和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植入人体体内的生物传感器进行充电时,需要使充电线圈与受电线圈中心完全吻合,操作较为麻烦,如果错位,则影响充电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送电模块和受电模块,其中:
所述送电模块包括电源、振荡器、功率放大器和第一电极,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所述振荡器用于产生振荡信号,并且振荡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可设置在人体体表的所述第一电极相连;
所述受电模块包括第二电极、滤波整流电路、稳压电路,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滤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滤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电路相连,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可与负载相连。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振荡器输出的振荡信号为振荡频率为20MHz-40MHz的振荡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振荡器输出的振荡信号为振荡频率为30MHz的正弦波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滤波整流电路包括滤波电路和整流电路,所述滤波电路用于过滤除所述振荡器输出的振荡信号的振荡频率以外的其它频率的噪声电流,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滤波后的电流整流为直流电源。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受电模块设置在人体的体表或者植入人体的体内。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负载为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与生物传感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77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