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电路、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7220.7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7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成;吕杨;高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转换单元 时长 电池组 采集控制单元 采集继电器 方法和装置 第一端 种检测 继电器 电路 电池管理系统 电动汽车领域 高压动力电池 管理系统 检测电路 申请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检测电路、方法和装置,涉及电动汽车领域,用以提高高压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检测电路包括:开关转换单元和采集控制单元。开关转换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长内使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一端与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三端连接,并在第二时长内使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二端与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三端连接。采集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长内,采集继电器的第一端与电池组的第二端之间的电压V1,并在第二时长内,采集继电器的第二端与电池组的第二端之间的电压V2,以及根据V1和所述V2,判断继电器是否故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电路、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动力电池系统对保障汽车安全起关键作用。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包括高压继电器。其中,高压继电器可以作为安全开关,用于在电压大于预设阈值时断开,以保障电路和电池管理系统安全。由于高压继电器很容易发生故障,因此电池管理系统需要时时检测高压继电器,以在高压继电器发生故障时及时给高压动力电池系统上报,从而使高压动力电池系统及时处理发生故障的高压继电器,进而提高高压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高压继电器可以包括负极继电器、预充继电器和正极继电器等。目前,一种检测电路包括:电池组、正极继电器、负极继电器、预充继电器、预充电阻和采集控制单元,这些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基于该检测电路,一种检测方法可以包括:首先,采集控制单元控制负极继电器和预充继电器闭合,其中,该过程可以称为上电过程;然后,采集控制单元采集负载电压。若负载电压按照预期逐渐上升至电池组总电压,说明负极继电器和预充继电器正常,则可以继续检测正极继电器是否故障。若负载电压为0,则停止检测。
上述方法中,检测负极继电器是否故障时需要依赖于预充继电器,且在负极继电器正常的情况下,才能检测正极继电器是否故障。这样,不能有效提高高压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电路、方法和装置,用以提高高压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电路,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包括电池组、继电器和负载。电池组的第一端与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端与负载的一端连接,负载的另一端与电池组的第二端连接。检测电路可以包括开关转换单元和采集控制单元。其中,开关转换单元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一端与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二端与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采集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采集控制单元的第一端与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三端连接,采集控制单元的第二端与电池组的第二端连接。开关转换单元,可以用于在第一时长内使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一端与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三端连接,并在第二时长内使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二端与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三端连接。采集控制单元,可以用于在第一时长内,采集继电器的第一端与电池组的第二端之间的电压V1,并在第二时长内,采集继电器的第二端与电池组的第二端之间的电压V2,以及根据V1和V2,判断继电器是否故障。本申请提供的检测电路,可以独立检测各继电器是否故障,从而能够提高高压动力电池系统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一端和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三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二端和开关转换单元的第三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第一开关用于在第一时长内闭合,并在第二时长内断开,这样,采集控制单元可以在第一时长内采集继电器的第一端和电池组的第二端之间的电压。第二开关用于在第二时长内闭合,并在第一时长内断开,这样,采集控制单元可以在第二时长内采集继电器的第二端和电池组的第二端之间的电压。该可能的设计提供了开关转换单元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72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