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1254.0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7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刘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斌;刘立平 |
主分类号: | C08J11/24 | 分类号: | C08J11/24;C08L7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周敏毅 |
地址: | 410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材料 回收 再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工业固废材料回收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氨酯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的醇解步骤:在回收的所述的聚氨酯材料中加入醇解剂、催化剂、醇解助剂,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处理。利用本发明的聚氨酯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能够处理各种种类/来源的聚氨酯材料、改善处理效果、简化工序、降低能耗、防止污染,并更有利于回收材料后续的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固废材料回收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氨酯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是一类产品形态多样、用途广泛的合成树脂材料,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建筑、机械、电子设备、家具、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合成皮革、印刷、石油化工、水利、矿冶、国防、医疗卫生、体育等领域,已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第6大合成材料。然而,随着聚氨酯材料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产生了大量的边角余料,废旧的聚氨酯材料也成为新的、重要的污染源。因此,废旧聚氨酯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无论从降低资源消耗,还是从防止环境污染方面考虑,都显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聚氨酯材料回收方法有物理回收法、热解法、水解法。这些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经济效益差,回收再利用价值低,无法充分利用废旧聚氨酯材料的经济价值,已逐渐被淘汰。目前正在积极研究推广的醇解法虽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化规模,但从已有研究和产业化状况看,普遍存在可处理聚氨酯材料种类/来源少、工序复杂、装置能耗高等缺点,实际处理废旧聚氨酯材料的能力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聚氨酯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以能够处理各种种类/来源的聚氨酯材料、简化工序、降低能耗并防止污染。
为实现此目的,在基础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的醇解步骤:在回收的所述的聚氨酯材料中加入醇解剂、催化剂、醇解助剂,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处理。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在所述的醇解步骤前进一步包括如下的干燥步骤:将回收的所述的聚氨酯材料进行加热干燥,使其中水的质量百分比含量降低到1%以下。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在所述的醇解步骤前进一步包括如下的预处理步骤:去除回收的所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的无机杂质,并将其切割或破碎成小块。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a)预处理:去除回收的所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的无机杂质,并将其切割或破碎成小块;
(b)干燥:将回收的所述的聚氨酯材料进行加热干燥,使其中水的质量百分比含量降低到1%以下;
(c)醇解:在回收的所述的聚氨酯材料中加入醇解剂、催化剂、醇解助剂,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处理。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聚氨酯材料选自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冲裁膜片、氨纶丝、反应注射成型聚氨酯制品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其中所述的醇解剂选自一缩二乙二醇、2-甲基丙二醇、1,4-丁二醇、1,4-环己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催化剂选自IA族或IIA族金属元素的碳酸盐或羧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或叔胺。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其中所述ⅠA族金属元素的碳酸盐或羧酸盐选自锂、钾的碳酸盐或羧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羧酸为戊二酸和/或异丁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斌;刘立平,未经刘斌;刘立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12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