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氚含量测量装置及其控温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7218.7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2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宋江锋;文明;安永涛;张志;邓立;殷雪峰;李佩龙;陈军;胡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翔宇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量 测量 装置 及其 单元 | ||
1.一种氚含量测量装置用控温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温单元包括具有容纳腔的热惰体、包覆所述热惰体外表面的恒温控制结构以及包覆所述恒温控制结构外表面的隔热体;
所述恒温控制结构包括可拆卸配合的第一绕管结构和第二绕管结构;所述第一绕管结构和所述第二绕管结构共同包覆所述热惰体;
所述恒温控制结构还包括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绕管结构两端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及连通所述第二绕管结构两端的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
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以及所述第二出水管均从内向外贯穿所述隔热体,并与设置于所述隔热体外的恒温循环器连通;
所述热惰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外周面;
所述第一绕管结构绕卷形成包覆所述热惰体的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周面的杯状结构;
所述第二绕管结构绕卷形成覆盖所述热惰体的所述第二端面的平板状;
所述第一绕管结构和所述第二绕管结构均为双层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绕管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内层杯状绕管和外层杯状绕管,所述内层杯状绕管配合于所述外层杯状绕管的内侧;
所述内层杯状绕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正对所述第一端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外周面靠近所述第二端面一端的外周上;
所述外层杯状绕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为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开口正对所述第一端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第四开口位于所述外周面靠近所述第二端面一端的外周上;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所述第四开口;
所述第一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氚含量测量装置用控温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温单元还包括设有通孔的外壳;
所述隔热体填充于所述外壳和所述恒温控制结构之间;
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以及所述第二出水管均从所述通孔穿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氚含量测量装置用控温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上端开口的杯状壳和可拆卸地封闭所述杯状壳的开口的壳盖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氚含量测量装置用控温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体包括可拆卸配合的第一隔热体和第二隔热体;
所述第一隔热体和所述第二隔热体共同围成包覆所述恒温控制结构的中空的隔热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氚含量测量装置用控温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绕管结构与所述第一隔热体相互连接;所述第二绕管结构与所述第二隔热体相互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721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