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红外无损检测的可编程石英灯阵列光源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0430.0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2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汪子君;朱肇轩;陈华伟;孙彬;罗钐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72 | 分类号: | G01N25/7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加贵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红外 无损 检测 可编程 石英 阵列 光源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红外无损检测可编程石英灯阵列光源装置,通过设置石英灯阵列光源组件辐射光源,数据处理单元计算每一路石英灯灯管的功率调整参数,并输入到多路可编程供电单元,且每一路石英灯灯管分别与多路可编程供电单元独立电连接,实现了多路可编程供电单元根据功率调整参数调控每一路灯管的功率,精细的调整每个石英灯的功率,从而解决了因热波红外无损检测中光源辐照不均匀,导致被测物体表面光照不均匀的问题,实现了准确有效的检测物体基体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编程石英灯阵列光源的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无损检测技术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技术。近年来,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受到无损检测工作者的关注,其应用涉及到航空航天、电力安全、医疗诊断、建筑桥路和文物修复等领域。此方法以热传导和热辐射为基础理论,利用红外辐射的物理特性来进行测量。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红外无损检测技术是利用物体的热传导特性,研究基体物质与缺陷对热波传导的差异所形成的温差,以此判断缺陷存在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因此设计不同的激励源对被测物体进行主动激励,采用红外热像仪连续记录物体表面的温度场变化,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得到物体表面热波信号的特性,以此实现对物体内部缺陷的定量判断。
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在复合材料板内部缺陷检测中具有特殊优势,尤其针对蜂窝芯复合板、碳纤维蒙皮板和玻璃纤维蒙皮材料板内部的脱粘、分层、空气隙等内部缺陷检测。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红外无损检测中由于激励光源存在辐照不均匀的问题,导致辐照到被测物体表面光照不均匀,增加了检测的不确定性,影响热波红外无损检测的检测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红外无损检测的可编程石英灯阵列光源的装置,它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红外无损检测光源的局限性,实现对物体内部缺陷的精确的定量判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用于红外无损检测可编程石英灯阵列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石英灯阵列光源组件、高吸收率均匀性测试板、红外热像仪、数据处理单元和多路可编程供电单元;
所述石英灯阵列光源组件设有多路用于产生激励光源的石英灯灯管,所述高吸收率均匀性测试板的一面为受光面,所述受光面在预设距离处面向所述激励光源设置,所述红外热像仪在所述高吸收率均匀性测试板的一侧,用于采集所述受光面的红外热图像,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所述红外热像仪和所述多路可编程供电单元依次电连接;
每一路石英灯灯管分别与所述多路可编程供电单元独立电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红外热图像分析出所述激励光源的热流分布特性,并以使所述激励光源的热流分布更均匀为准则,计算出每一路石英灯灯管的功率调整参数,输入到所述多路可编程供电单元中,所述多路可编程供电单元根据所述功率调整参数调控每一路灯管的功率。
上述装置,优先的,所述石英灯阵列光源组件包括平行导轨;所述平行导轨为一对相互平行的带有刻度的导轨,多个所述石英灯灯管平行排列成阵列式置于所述平行导轨上,每一石英灯灯管均与所述平行导轨滑动连接。
上述装置,优先的,所述石英灯阵列光源组件还包括高反射率屏蔽板;所述高反射率屏蔽板一面为耐高温的高反射率面,所述高反射率面与所述石英灯灯管平行并朝向所述石英灯管设置;所述高反射率屏蔽板与所述平行导轨滑动连接。
上述装置,优先的,所述石英灯阵列光源组件还包括锁止机构;一所述石英灯灯管与一所述高发射屏蔽板对应平行配置,一所述石英灯灯管和一所述高反射率屏蔽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锁止机构固定在所述平行导轨上。
上述装置,优先的,所述高吸收率均匀性测试板由一块等厚的金属板制成,且一面喷涂高吸收率黑漆,喷涂有黑漆的一面为受光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04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