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瓦斯煤体多级增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0258.0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7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田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E21B43/27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安曼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瓦斯 多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瓦斯煤体多级增透方法,首先,确定煤层赋存区域地质条件、煤的变质程度、煤的种类及瓦斯参数;其次,根据煤层是否处于断层、褶曲部位,采取不同方案实现含瓦斯煤体的一级增透并对增透效果进行检验,若满足预定效果,则利用一级增透的方案对整个煤层进行增透;若不满足预定效果,则在一级增透的基础上,对含瓦斯煤体进行二级酸化增透;最后,待二级酸化增透结束,对含瓦斯煤体进行瓦斯抽采。本发明根据煤层不同赋存区域地质概况制定不同增透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采取多级增透后极大地增加了煤层透气性,提高了瓦斯抽采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瓦斯煤体增透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含瓦斯煤体多级增透方法,属于煤矿防瓦斯突出安全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煤矿在安全上的投入极大,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煤矿事故时有发生。统计表明,矿井瓦斯事故和顶板事故占总事故的80%以上,其中矿井瓦斯事故因危害度强、伤亡率高、造成经济损大而成为煤矿的第一杀手。可见,矿井瓦斯治理成为减少甚至杜绝瓦斯事故的根本所在。而渗透率低已经成为制约煤层瓦斯抽采的关键因素,提高煤层渗透率,是瓦斯灾害治理和资源利用的根本途径。
工程实践表明,含瓦斯煤体的渗透性与其本身的完整性及所处的应力环境相关,不同赋存区域的含瓦斯煤体渗透性差异显著。目前煤层增透的主要技术方法有水力压裂增透、高压水射流扩孔增透、水力割缝增透、深孔控制预裂爆破增透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效果,然而也存在着某些缺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技术本身上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卸压增透效果持续性差,可能导致局部应力集中、突出危险性增加甚至诱发冲击-突出复合型动力灾害;二是与煤层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在褶曲地带的含瓦斯煤体由于瓦斯含量高、煤粒度小、残余力学强度低、渗透率低、水敏性强等突出特性,水利化措施尤其是水力压裂效果甚微,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增透效果。
发明专利-一种气液固三相耦合爆破弱化冲击地压及增透方法(CN 103161493B),其主要是向爆破孔注水后再进行爆破,使普通气固两相爆破转变为气液固三相爆破,利用通过水压爆破产生水中冲击波、射流及二次压力波等作用来增强爆破效果,但该方案存在煤层吸水速度慢,煤体弹性能降低不充分、注水耗时长且工程量大的问题。发明专利-化学反应防治煤层冲击地压的方法(CN 103061766 B)通过配置碱性溶液注入煤体,利用碱性溶液可溶解煤中有机物,进而消除冲击倾向性,但主要是针对Ro,max<0.6%的低阶煤层,适用性上受到制约。发明专利-一种煤层气近井地带化学解堵方法(CN 103541713 B)通过在煤储层近井地带的煤层段注入适量乙醇,对煤进行萃取和抽提,从而达到提高煤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目的,但该方案成本较高且利用乙醇对煤萃取和抽提的能力有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瓦斯煤体多级增透方法,在确定煤层赋存区域地质条件、煤的变质程度、煤的种类及瓦斯参数的前提下,根据煤层是否处于断层、褶曲部位,采取不同方案实现含瓦斯煤体的一级增透并对增透效果进行检验,若满足预定效果,则利用一级增透的方案对整个煤层进行增透;若不满足预定效果,则在一级增透的基础上,对含瓦斯煤体进行二级酸化增透;待二级酸化增透结束,对含瓦斯煤体进行瓦斯抽采。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瓦斯煤体多级增透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确定煤层赋存区域地质条件、煤的变质程度、煤的种类及瓦斯参数;
(b)根据步骤(a),若煤层处于断层、褶曲部位,采用二氧化碳爆破或高压水爆实现含瓦斯煤体的一级增透;反之,采取水力压裂实现含瓦斯煤体的一级增透;
(c)根据步骤(b)对一级增透的效果进行检验,若满足预定效果,则利用一级增透的方案对整个煤层继续进行增透;若不满足预定效果,则在一级增透的基础上,对含瓦斯煤体进行二级酸化增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02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