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描述页岩储层可压性的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4111.0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9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圣;胡德高;潘军;王振兴;廖勇;叶应贵;张建平;廖如刚;冯爱国;石文睿;赵红燕;饶海涛;石元会;季运景;龚然;程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08014 重庆市涪***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描述 页岩 储层可压性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描述页岩储层可压性的评价方法,步骤是收集待评价井资料内容包括待评价井井位设计报告书、录井资料、测井资料,依据收集资料确定页岩储层及其中部垂深H,确定页岩储层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梯度FPG,获取页岩储层上覆地层岩石密度DEN,依据FPG、DEN,计算页岩储层最大水平地应力Kimax和页岩储层最小水平地应力Kimin;再计算页岩气储层水平地应力差异系数△Ki评价页岩储层可压性,输出评价结果。本发明通过FPG、DEN等参数计算页岩储层水平地应力差异系数△Ki,依据△Ki评价页岩储层可压性。本发明已在中扬子地区建南气田等地区应用页岩气井300余口井,分段压裂效果验证符合率为97.1%。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页岩储层评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描述页岩储层可压性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页岩油气是一种新型能源,特别是页岩气是一种非常好的新型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当前的雾霾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页岩油气为富含有机质页岩自生自储,与依靠浮力聚集形成的常规油气有很大差别。页岩本身渗透率极低,页岩油气井通常没有自然产能,需要通过水平井形式钻入优质页岩油气层段,并对页岩油气水平井水平段油气层采取分段压裂方法,沟通页岩油气层段内的孔隙、微裂缝,培育出高产油气井,从而实现页岩油气高效开发。
水平井水平段页岩油气层分段压裂,需要在作业前掌握可能富含油气的页岩油气层段(本发明统称为页岩储层)的地层破裂压力,做好页岩储层可压性的评价。选择可压性好、易形成复杂网络裂缝的页岩储层压裂,是培育富含油气页岩高产井的关键之一。
水平井水平段页岩储层分段压裂,作业成本高、风险大。因此,对页岩储层可压性的评价要求越来越高,要求需要现场相互印证的页岩储层可压性的评价手段也越来越多。
CN104775810A公开了一种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页岩脆性指数Brit;(2)计算页岩断裂韧性指数Kn;(3)计算天然弱面张开难易指数Pn;(4)计算天然弱面被穿过指数Cn;(5)引入复杂缝网概率指数Fcf和改造体积概率指数Fsrv,确定储层可压性系数FI;(6)根据储层可压性系数FI的大小,评价区块页岩地层的可压性。CN104775810B公开了一种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页岩脆性指数Brit;(2)计算页岩断裂韧性指数Kn;(3)计算天然弱面张开难易指数Pn;(4)计算天然弱面被穿过指数Cn;(5)引入复杂缝网概率指数Fcf和改造体积概率指数Fsrv,确定储层可压性系数FI;(6)根据储层可压性系数FI的大小,评价区块页岩地层的可压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旨在提供一种可通过页岩储层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梯度FPG、页岩储层上覆地层岩石密度DEN等参数计算页岩储层水平地应力差异系数△Ki,依据△Ki评价页岩储层可压性,水平井水平段页岩储层分段压裂效果验证符合率高的描述页岩储层可压性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描述页岩储层可压性的评价方法,具体步骤为:
1)收集待评价井资料
(1)收集待评价井资料内容包括待评价井井位设计报告书、录井资料、测井资料,
所述录井资料包括岩性、全烃、甲烷、总有机碳含量、地层孔隙流体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
所述测井资料包括自然伽马、岩性密度、解释结果;
2)确定页岩储层及其中部垂深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41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