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抗器器身漏磁屏蔽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98233.3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3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君;徐晓明;李文杰;李军;李学成;孙谊媊;于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F27/36 | 分类号: | H01F27/3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50109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抗 器器身漏磁 屏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并联电抗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抗器器身漏磁屏蔽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交流输电受制于输送功率极限、无功电压控制、系统安全稳定等因素的制约,已经无法适应于超远距离输电。半波长输电技术作为一种点对点、超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方案,是支撑跨国、跨洲输电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较强的优势。可控电抗器作为半波长输电技术中的关键设备,其稳定可靠性决定了半波长输电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由于可控电抗器的漏磁通非常大,且铁心心柱与线圈之间的空道为漏磁最大区域,电抗器的漏磁通约占总磁通的40%左右。漏磁场会引起电抗器内部局部温度升高、损耗增大;当温度大于预期值时,将出现局部过热现象,加速变压器油老化,影响电抗器的正常运行。由于漏磁通的无规则性,若漏磁通不经过漏磁控制屏蔽结构的引导,而直接进入上下轭或油箱箱壁,将有可能引起铁心或油箱箱壁过热。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电抗器器身漏磁屏蔽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电抗器器身漏磁屏蔽结构,包括铁心心柱、线圈、铁心心柱上方的器身压板及其下方设置于下铁轭两侧的下夹件,所述的铁心心柱与线圈之间空道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器身磁屏蔽Ⅰ和器身磁屏蔽Ⅱ,且器身磁屏蔽Ⅱ底部设置有铜屏蔽Ⅰ和铜屏蔽Ⅱ。
所述的器身磁屏蔽Ⅰ和器身磁屏蔽Ⅱ均为板Ⅰ和板Ⅱ拼接结构,且板Ⅰ和板Ⅱ交接处分别设置有组合后可供铁心心柱穿过的凹口Ⅰ和凹口Ⅱ。板Ⅰ和板Ⅱ拼接后,凹口Ⅰ和凹口Ⅱ组成的孔状结构可供铁心心柱穿过,器身磁屏蔽Ⅰ和器身磁屏蔽Ⅱ不仅覆盖铁心心柱与线圈之间空道上方和下方对应位置,将线圈对应位置也进行了覆盖。
所述的器身磁屏蔽Ⅰ通过螺栓设置于器身压板上侧面,器身磁屏蔽Ⅱ设置于铁心心柱下端并通过螺栓固定于下夹件上侧面。
所述的凹口Ⅰ和凹口Ⅱ两端内侧边沿呈阶梯状分布,最大限度的覆盖铁心心柱与线圈之间空道的面积。
所述的铜屏蔽Ⅰ通过螺栓设置于器身磁屏蔽Ⅱ的板Ⅰ下侧面远离板Ⅱ的一端,铜屏蔽Ⅱ通过螺栓设置于器身磁屏蔽Ⅱ的板Ⅱ下侧面远离板Ⅰ的一端。
器身磁屏蔽最大限度的覆盖铁心心柱与线圈之间空道的面积,保证大量漏磁通进入器身磁屏蔽,从而引导漏磁通进入上下轭和油箱磁屏蔽中。由于器身磁屏蔽Ⅱ距离油箱底板较近,为避免漏磁进入下节油箱引起过热,所以加装铜屏蔽进行防护,铜屏蔽可以起到反磁作用,以保证大部分漏磁通通过器身磁屏蔽引入到油箱磁屏蔽中。
本发明提供了电抗器器身漏磁屏蔽结构,保证最大限度地控制电抗器漏磁,减小损耗,避免局部过热,确保产品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抗器器身漏磁屏蔽结构主视图;
图2为电抗器器身漏磁屏蔽结构俯视图;
图3为器身磁屏蔽Ⅰ和器身磁屏蔽Ⅱ结构示意图;
图4为铜屏蔽Ⅰ结构示意图;
图5为铜屏蔽Ⅱ结构示意图。
其中,1、器身压板,2、铜屏蔽Ⅰ,3、下夹件,4、铜屏蔽Ⅱ,5、器身磁屏蔽Ⅱ,6、铁心心柱,7、线圈,8、器身磁屏蔽Ⅰ,9、板Ⅰ,10、凹口Ⅰ,11、凹口Ⅱ,12、板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述,电抗器器身漏磁屏蔽结构,包括铁心心柱6、线圈7、铁心心柱6上方的器身压板1及其下方设置于下铁轭两侧的下夹件3,所述的铁心心柱6与线圈7之间空道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器身磁屏蔽Ⅰ8和器身磁屏蔽Ⅱ5,且器身磁屏蔽Ⅱ5底部设置有铜屏蔽Ⅰ2和铜屏蔽Ⅱ4。
所述的器身磁屏蔽Ⅰ8和器身磁屏蔽Ⅱ5均为板Ⅰ9和板Ⅱ12拼接结构,且板Ⅰ9和板Ⅱ12交接处分别设置有组合后可供铁心心柱6穿过的凹口Ⅰ10和凹口Ⅱ11。
所述的器身磁屏蔽Ⅰ8通过螺栓设置于器身压板1上侧面,器身磁屏蔽Ⅱ5设置于铁心心柱6下端并通过螺栓固定于下夹件3上侧面。
所述的凹口Ⅰ10和凹口Ⅱ11两端内侧边沿呈阶梯状分布。
所述的铜屏蔽Ⅰ2通过螺栓设置于器身磁屏蔽Ⅱ5的板Ⅰ9下侧面远离板Ⅱ12的一端,铜屏蔽Ⅱ4通过螺栓设置于器身磁屏蔽Ⅱ5的板Ⅱ12下侧面远离板Ⅰ9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82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畸结扎线
- 下一篇:牙科修补物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