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式细胞支架种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94964.0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6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贵学;李婷婷;王亚洲;樊星雨;陈佳;刘军辉;吴奇;代菡镔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07 | 分类号: | A61F2/07;A61L31/00;A61L31/16;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细胞 支架 种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及组织工程学领域,特别是提出了一种模拟细胞三维培养的旋转式细胞支架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冠脉狭窄类心血管类疾病的治疗中,血管内支架的作用举足轻重。目前的血管内支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支架载药及可降解方面,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治疗期间的内皮化过程。研究发现,在血管疾病的治疗上,体外细胞种植支架是更为直接的内皮化方法,在同等条件下,内皮细胞种植的支架能取得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更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结合细胞培养工程,细胞支架种植技术应用而生。
细胞支架种植技术是将血管内支架作为细胞载体,在其表面喷涂上一层介质,将基因修饰的细胞种植到支架的表面后,植入体内,以达到细胞接种的目的,从而可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受损内皮等。细胞支架种植支架带动了细胞支架种植装置的研发。
但是常规的体外静态培养方法由于重力作用,几乎不可能建立体内组织细胞所处的局部三维立体微环境,不能够为组织细胞提供正常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细胞失去原有的立体形态,造成支架上细胞粘附不佳等问题。而细胞三维培养技术又促进了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通过反应器的不断旋转,模拟微重力环境,为其开创了一个新研究领域。
现有细胞支架种植装置虽然能制备出符合一定要求的细胞支架,但是在实验研究和使用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下:1.支架局部出现生长不均匀、粘附不牢、细胞脱落等现象;2.装置需要借助于CO2恒温培养箱提供相应的培养条件;3.不能批量化生产细胞支架;4.不能动态监视培养环境,缺乏培养条件失调时报警系统;5.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使用繁琐。
【发明专利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细胞支架种植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旋转式细胞支架种植装置,包括装置体(1)和上位机界面(2)。所述装置体内设有核心板和接口板,构成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与温度传感器及通过固态继电器与加热棒相连,实现恒温控制;微处理器控制CO2传感器与CO2气路、紫外灯及通过驱动器与电机相连,电机机轴上固定连接共培养模具,模具内放置细胞培养液与血管内支架,提供无菌种植环境。所述上位机界面通过串口与微处理器连接,上位机界面、红外遥控和液晶显示完成温度、转速、CO2的实时监测与调控、数据存储及显示。本发明解决了血管内支架上细胞生长分布不均、粘附不牢等问题,使用方便,不需要使用CO2恒温培养箱即可独立作业,实现细胞支架的种植功能,具有应用及临床价值。
所述装置体内设有鼓风机,搅拌使培养室温度更均匀,所述培养室的温控范围:37.0±0.1℃,恒温后培养室的温度波动≤0.1℃,CO2浓度为5%。
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正转、反转的转速均连续可调,转速范围在0~5转/分钟。
所述微处理器上设有温度及CO2浓度异常报警装置。
所述共培养模具内腔直径为60mm,模具上有两个对称支管,直径4mm,便于细胞培养液的更换,共培养模具的一端覆有透气不透液的半透膜,便于气体交换;共培养模具有多个支架固定点,可实现细胞支架的批量化制备。
所述装置通过红红外遥控或者上位机即可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装置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使用简单;可进行独立作业,无需借助于CO2恒温培养箱;上位机及报警系统提高了故障监测率,培养条件失调时,可以使我们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避免实验误操作的发生;可提供稳定的共培养环境,使细胞在血管内支架上均匀、牢固生长;多个支架固定点可实现细胞支架的批量化制备,种植效率高,节约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旋转式细胞支架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共培养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3是CO2气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上位机端功能图。
图中:1.装置体;9.培养室;151.模具体;152.模具盖;153.固定连接件;154.支架固定点;155.支管;156.小槽;157.螺孔;158.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为本发明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49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超疏水疏油复合纳米涂层的血管置入物
- 下一篇:一种椎间融合器安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