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致变色组合物与电致变色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0609.8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4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贵生;刘桓升;黄德成;龚宇睿;黄莉婷;吕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9/02 | 分类号: | C09K9/02;G02F1/1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秦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组合 元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组合物,包括:0.5~10重量份的第一可氧化聚合物;0.5~10重量份的可还原有机化合物;0.5~20重量份的电解质;以及60~98.5重量份的溶剂。可氧化聚合物为1摩尔份的二胺与0.1~20摩尔份的二酸、二酰氯、或二酸酐的聚合物、前述聚合物的混合物、或前述聚合物的共聚物。本发明亦提供包括上述电致变色组合物的电致变色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电致变色组合物,更特别关于其于电致变色元件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相关产品由于其低驱动电压(3.0V)及双稳态特性的高对比度在绿色节能产业上备受瞩目,全球将此技术视为未来数十年的重要产业,然而电致变色材料在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目前电致变色材料因为寿命跟耐久性需求,多半使用无机氧化物。然而无机氧化物其制备多半仰赖真空蒸镀、喷雾热分解、及溅镀等昂贵设备进行镀膜,因成本过高造成目前使用普及率不高。以材料本质来说,无机氧化物的主要缺点为变色时间缓慢,且电致变色后的色调较无变化。有机系统中,共轭型高分子可多彩化且变色速度快,但主要缺点为单体成本过高、合成步骤繁杂(多为电聚合方式,其分子量不易控制)、且受电极线路的限制而不易大面积化。此外,共轭型电致变色高分子因其共轭长度,中性态多半带有很深的颜色,需施加电压使其颜色由深转淡(非完全透明)。在人为动态控制选择上,若需透明状态则需驱动给电,造成耗能的缺点,且因操作模式不同而无法与透明显示器搭配。
小分子如三芳香胺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电子空穴传导性质,多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电子空穴传导层,亦可应用于电致变色的应用上。然而,目前三芳香胺的衍生物在电致变色上的应用仍无法达到真正黑色的特性。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新的电致变色有机材料,以同时达到平时具有高透明特性,而电致变色时具有高遮蔽效果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组合物,包括:0.5~10重量份第一可氧化聚合物;0.5~10重量份可还原有机化合物;0.5~20重量份的电解质;以及60~98.5重量份的溶剂。第一可氧化聚合物为1摩尔份的二胺与0.1~20摩尔份的二酸、二酰氯、或二酸酐的聚合物、前述聚合物的混合物、或前述聚合物的共聚物。二胺为式1、式2、或前述的组合:
Ar1为式3、式4、式5、式6、式7、或式8;
R为-H、-F、-Br、-Cl、-I、-CH3、-C2H5、-C3H7、-n-C4H9、-s-C4H9、-t-C4H9、-C5H11、-C6H13、-C7H15、-OCH3、-OC2H5、-OC3H7、-n-OC4H9、-s-OC4H9、-t-OC4H9、-OC5H11、-OC6H13、或-OC7H15;
Ar2为式9、式10、式11、或式12:
其中二酸为式13、二酰氯为式14、二酸酐为式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06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