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检测重金属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9461.6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2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谭巍;赵晓峰;沈竑;吴燕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深能环保新沟垃圾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谦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1 | 代理人: | 尹伟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检测 重金属 固体 废弃物 无害化 处理 方法 | ||
为了解决现有对重金属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以及处理成本高、未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线检测重金属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法,其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第1步重金属浸出、第2步重金属沉淀、第3步重金属回收,其特征是,在第1步和第2步中还分别增设重金属在线检测流程;在第1步骤中,当重金属离子含量不能满足限值要求时,重复酸洗过程直至符合要求,在第2步骤中,当重金属离子含量不能满足限值要求时,继续加入重金属离子稳定化药剂进行处理直至符合要求,由此实现了对重金属固体废弃物处理数据的在线监测,满足了重金属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中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在线检测重金属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含重金属固体废弃物产量日益增多,主要包括垃圾焚烧电厂飞灰、矿渣、尾矿等。富含重金属离子固体废弃物对环境、人体都有严重的影响,重金属离子通过大气、水、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很难排除,将在人体器官中累积,如果超过人体所能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具有致畸、致突变、致癌毒性、遗传毒性、致突变作用,对人体和环境危害极大。
含重金属固体废弃物的一般处理方法包括水泥固化、化学稳定法、安全填埋、化学洗提法和熔融/玻璃固化等。水泥固化、化学稳定法、安全填埋和化学洗提法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见效快等特点,已成为国内外较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但这些方法没有真正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且固化/稳定化处理后的质量和体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而熔融/玻璃固化因工艺复杂,处理成本高,未能大规模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在线检测重金属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法,其工艺流程包括:第1步重金属浸出、第2步重金属沉淀、第3步重金属回收,其特征是,在第1步和第2步中还分别增设重金属在线检测流程。由此实现了对重金属固体废弃物处理数据的在线监测,满足了重金属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中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要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金属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流程步骤:
第1步:重金属浸出,
将固废罐中的重金属固体废弃物经给料螺旋和称重斗加入到重金属浸出池中,若浸出液为PH值为碱性,则进入水洗阶段重复水洗1到2次然后进入酸洗阶段,若浸出液为PH值为酸性,则直接进入酸洗阶段;
水洗阶段:往浸出池加入水进行水洗,固废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10-1:20,利用空气搅拌器将固废和水充分搅拌后静置,搅拌时间为2-5小时,静置1-3小时,浸出液进入重金属沉淀池;
酸洗阶段:水洗后往重金属浸出池中加入酸液进行酸洗,固废与酸液的质量比例为1:10-1:20,搅拌与静置过程与水洗相同,浸出液进入重金属沉淀池,重金属浸出池中的浆体进入离心式脱水机进行固液分离,固体进一步资源化利用,液体进入水再生系统;
第2步:重金属沉淀,
向重金属沉淀池中加入PH调节液,将重金属沉淀池中液体的PH值调节为8-12,加入重金属离子稳定化药剂,利用空气搅拌器充分搅拌,搅拌0.1-0.5小时,静置0.5-1小时,然后,上清液进入水再生系统,重金属沉淀池中浆体进入离心式脱水机,分离的固体进入重金属回收系统,液体进入水再生系统;
第3步:重金属回收,
重金属回收系统采用等离子处理技术,将固体加热到熔融状态,利用重金属离子与其他离子的密度差,将沉积在底部的重金属回收利用,所述的重金属固体废弃物粒径不大于5mm,
其特征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深能环保新沟垃圾发电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深能环保新沟垃圾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94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