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环芳纶溶液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5110.X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0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阳;戴宇;侯庆华;罗龙波;王旭;刘昌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9/32 | 分类号: | C08G69/32;C08G69/28;D01F6/60;D01F6/80;D01F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环芳纶 溶液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杂环芳纶溶液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杂环芳纶溶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杂环芳纶纤维属于高强度高模量的有机纤维,其力学性能及其与树脂的复合性能都高于传统的芳纶II纤维(杜邦的Kevlar纤维)。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防弹制品、特种防护服装和电子设备等领域,其与树脂制成的复合材料也已应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传统的杂环芳纶是由对苯二甲酰氯、对苯二胺及其第三单体【2-(4-氨基苯基)-5-氨基苯并咪唑】采用溶液缩聚而得到杂环芳纶溶液,然后可直接通过湿法纺丝后热处理/热拉伸得到高强度高模量的杂环芳纶成品丝;或者将杂环芳纶溶液在水中沉析出来形成树脂,然后在浓硫酸中配制成液晶,采用与Kevlar纤维相同工艺进行纺丝并热处理得到杂环芳纶成品丝。
然而,不论采用何种工艺制备杂环芳纶纤维,在合成杂环芳纶溶液中都需要在溶剂中加入无机盐类的助溶剂(如氯化钙、氯化锂等)。例如在专利CN 103764720 A中,所用有机溶剂为N-二甲基乙酰胺或者N-甲基-2-吡咯烷酮,所采用助溶剂则分别为氯化钙和氯化锂;在专利US20100029159中,合成杂环芳纶所用有机溶剂为N-二甲基乙酰胺,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或二甲基咪唑啉酮,所用无机盐助溶剂为氯化钙和氯化锂,并且无机盐的用量为有机溶剂质量分数的3%~10%。无机盐的加入会带来几个缺点,第一是增加成本,包括无机盐本身的成本、后期洗涤无机盐的耗能和回收无机盐所增加的工序成本等;第二是无机盐会对设备造成一定的腐蚀。第三,无机盐在凝固过程和水洗过程中,从纤维大分子链内部扩散到外部时,必然会留下一些孔洞,这会导致纤维力学性能的下降;如无机盐有所残留,在后期热处理过程中,则会同样会降低纤维的力学性能。因而,能否直接采用一种有机溶剂来合成杂环芳纶原液呢?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含助溶剂无机盐的杂环芳纶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杂环芳纶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二胺类物质与芳香族二甲酰氯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在不含有助溶剂的六甲基磷酰三胺溶液中发生聚合反应;
所述二胺类物质包括2-(4-氨基苯基)-5-氨基苯并咪唑。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不含助溶剂无机盐的杂环芳纶溶液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所用溶剂六甲基磷酰三胺(HMPA)的化学结构如下:
一个HMPA中3个N与1个氧都可以与杂环芳纶大分子链(酰胺键、咪唑环)形成氢键相互作用,因而具有4个氢键受体点,远高于传统的N-二甲基乙酰胺,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等极性非质子溶剂。因而可以有效将杂环芳纶大分子链“分隔”开,使得杂环芳纶溶解于HMPA中。而N-二甲基乙酰胺,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等等传统溶剂则不具备该能力,必须加入无机盐来辅助溶解。
其中HMPA中水分含量为50~500ppm,水分含量优选为150~300ppm。所得到杂环芳纶胶液质量分数为5%~8%,溶剂HMPA的质量分数为92%~95%。
本方法所制备的杂环芳纶溶液的特性粘数为8~11dL/g。本发明采用常规的湿法纺丝直接制备杂环芳纶原丝,然后在350~380℃进行静态热处理或者在360~400℃进行热拉伸得到杂环芳纶成品丝。或者将杂环芳纶溶液用水沉析处理,后用浓硫酸溶解配制成溶液纺丝,采用常规的干喷湿法纺丝(与Kevlar纺丝工艺一致)即可得到杂环芳纶原丝,再在360~400℃进行热拉伸得到杂环芳纶成品丝。所制备杂环芳纶成品丝拉伸强度在26~33cN/dt,初始模量在700~1100cN/dt。
其中合成杂环芳纶所用到二胺单体为2-(4-氨基苯基)-5-氨基苯并咪唑(PABZ)的化学结构如下: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杂环芳纶溶液的制备方法,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氦气、氩气中的一种。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杂环芳纶溶液的制备方法,所述芳香族二甲酰氯为苯二甲酰氯和/或联苯二甲酰氯(BP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51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