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跟踪式自由立体显示器的图像补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5234.1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7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庆;黄开成;黄金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5/21 | 分类号: | H04N5/21;H04N13/00;H04N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跟踪 自由 立体 显示器 图像 补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跟踪式自由立体显示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该跟踪式自由立体显示器的图像补偿方法,属于信息显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立体显示技术研究经历长久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比如现在广泛应用的3D立体眼镜、头盔显示器等,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用户需要佩戴有滤色片或偏光片等镜片的眼镜,这尤其给已佩戴近视眼镜的用户带来不便。
随后自由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目前较为成熟的是视差光栅式自由立体显示技术,其优点是可让多名用户在较大范围内同时裸眼观看到立体图像,其缺点是其最佳视点是一系列固定的点,并不连续,当用户双眼位置移动到最佳视点外时,观看到的立体图像将会出现严重的串扰,甚至出现左右眼视图反转的情况。
于是近年来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出一种针对单用户的跟踪式自由立体显示方式,在传统视差光栅式自由立体的基础上增加人眼空间位置坐标捕捉模块,当捕捉到用户的双眼移动到最佳视点之外时,显示器便对某些单元进行相应的改变,对用户观看到的具有串扰的图像进行补偿,进而实现降低串扰,使用户对立体图像的观看更加自由。如图1所示,当用户1位于光栅式自由立体显示器2前观看立体图像时,摄像头3会实时采集用户面部图像,并通过视频传输线将用户面部信息传输给人眼跟踪模块4,然后该模块提取出的人眼位置信息会传送给动态调整模块,动态调整模块5根据人眼位置信息使用动态调整技术,使显示器当前视点的位置根据人眼位置发生移动,从而降低用户观看到的立体图像串扰,达到提高立体图像显示效果的目的。
发明内容
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动态调整模块5根据人眼位置信息使用动态调整技术对用户观看到的具有串扰图像进行补偿,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跟踪式自由立体显示器的图像补偿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跟踪式自由立体显示中通过像素的移动实现最佳视点位置的改变,以达到用户移动过程中减少甚至消除串扰。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跟踪式自由立体显示器的图像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动态调整模块根据人眼跟踪模块所获得的用户空间位置信息,对立体视差图像进行处理,根据用户的不同位置调整不同模式的立体视差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动态调整模块对立体视差图像进行处理的步骤包括对左右立体视差图像像素周期性排列进行重新调整排列。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还包括索引查找模块,其用于存储用户空间位置信息与左右立体视差图像像素周期性排列方式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动态调整模块根据索引查找模块内查找的当前用户空间位置信息对应的左右立体视差图像像素周期性排列方式的对应关系对立体视差图像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动态调整模块对立体视差图像进行调整可以由硬件电路实现,也可以由软件电路实现。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根据用户的空间位置信息与索引查找模块内存储的信息做比较,找出适合当前位置用户的立体视差图像排列方式,然后通过动态调整模块调整立体视差图像排列方式,从而将合适的视差图像投射到适合用户的空间位置,本方法使得用户在不同观看位置都能够获得连续的最优的立体视觉体验。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说明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
其中,图1示出跟踪式自由立体显示的总体实现原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动态调整模块中立体图像补偿方法的6种模式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图像补偿方法的6种模式的模式1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图像补偿方法的6种模式的模式2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图像补偿方法的6种模式的模式3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图像补偿方法的6种模式的模式4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图像补偿方法的6种模式的模式5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图像补偿方法的6种模式的模式6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发明的下述具体实施实例。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实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52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屏幕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关于夜晚超清拍摄的小型执法记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