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云模型推理的移动用户行为可信评判模型及评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1804.3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8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仕斌;韩桂华;盛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57 | 分类号: | G06F21/57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模型 推理 移动用户 行为 可信 评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云模型推理的移动用户行为可信评判模型及评判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上,研究移动用户行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与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意识到虽然网络中行为形式各异,但同一移动用户的长期行为呈现一定的趋势,分析这些趋势能基本上可得到该攻击者在网上的活动范围等信息。在传统互联网中,借助于可信第三方TTP(trusted thirdparty)是实现抗否认性、可追溯性、公平性等安全问题的方式之一,目前在很多网络系统(如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网络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否认性是最主要的威胁之一,主要包括:否认场景做过什么事情、否认发送过某个消息、否认接收到某个消息、否认递交过某个消息和否认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到或发送消息等;如果出现抗否认的争议,争议双方(发送方和接收方)必须出示证据在仲裁方的调停下解决争议。可追溯性是与抗否认性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重要安全性质,是通过发送方抗否认和接收方抗否认两个基本目标达到的,发送方抗否认证据是指向接收方提供的不可抵赖证据,用于证明发送方做过什么事情(比如发送过某个消息);接收方抗否认证据是指向发送方提供的不可抵赖证据,用于证明接收方收到发送方发送的某个消息。公平性是指正确执行某操作后,应当保证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收到抗否认证据,如果终止了操作,应当保证通信双方都处于同等地位,任何一方都不占任何优势。在传统互联网中,借助于可信第三方TTP(trusted thirdparty)是实现抗否认性、可追溯性、公平性等安全问题的方式之一,目前在很多网络系统(如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网络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中,由于移动用户具有移动性、随机性、主观性、多样性等特征主要表现为不确定性,如果借助于传统的可信第三方TTP(trusted thirdparty)来实现对具有不确定性的移动用户行为的可信评价,将不能真实地反应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移动用户具有的错综复杂的行为属性。
综上所述,在移动互联网中借助于传统的可信第三方TTP(trusted thirdparty)来实现对具有不确定性的移动用户行为的可信评价存在不能真实地反应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移动用户具有的错综复杂的行为属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云模型推理的移动用户行为可信评判模型及评判方法,旨在解决在移动互联网中借助于传统的可信第三方TTP(trusted third party)来实现对具有不确定性的移动用户行为的可信评价存在不能真实地反应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移动用户具有的错综复杂的行为属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云模型推理的移动用户行为可信评判模型,所述基于云模型推理的移动用户行为可信评判模型的移动用户行为评判标准集为C={C1,C2,...,Cn},其中表示移动用户ui(i=1,2,...,n)的评判标准集的数字特征,体现了对不同移动用户行为评判标准的差异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基于云模型推理的移动用户行为可信评判模型的评判方法,所述评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评判主体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容忍度,容忍度用R表示;比如,根据实际情况,容忍度R可提前由评判主体预先设置,容忍度设置体现了评判主体在客观评判中的影响。例如,在移动用户进行某操作时需要输入密码,当移动用户连续3次输入错误密码时,移动用户当天就被禁止再进行某操作,即本次移动用户行为的容忍度为3;
步骤二,以评判标准集为依据得到评判该移动用户行为的数字特征,由正向云发生器,正向云发生器是将定性概念转换成定量的描述,由云的数字特征产生云滴,得到代表移动用户行为的云滴,经过转换得到表征移动用户行为的云模型和移动用户行为评判的云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计算移动用户行为的可信得分;
(1)移动用户行为的云模型确定度值
当移动用户进行一次操作时,可以得到一个表征其行为的数值xi(xi即是云的定义中的x),将该值映射到表征用户一次行为的云模型中,可以得到其行为云模型的确定度的值u(xi)(这里u(xi)即是云的定义中的f(x))。
这里,xi是用户本次操作直接获得的数值,而xi·u(xi)是实际值乘以云模型的确定度后的修正值,代表本次行为在云模型中表现出的行为可能性趋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18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