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分子印迹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5800.6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1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钟明;龙睿卿;王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491/153 | 分类号: | C07D491/153;C07D491/056;C08F226/06;C08F222/14;C08J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4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菲啶类 生物碱 分子 印迹 磁性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如血根碱、白屈菜红碱等)分子印迹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步骤包括(1)Fe3O4纳米颗粒制备;(2)Fe3O4@SiO2颗粒制备;(3)Vinyl‑Fe3O4@SiO2颗粒制备;(4)表面分子印迹磁性聚合物的合成;(5)从中药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出两种苯并菲啶类生物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本发明制备的苯并菲啶类生物碱的分子印迹磁性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磁性,可实现几种苯并菲啶类生物碱的特异性分离,所得生物碱的纯度高,操作简单,且原料廉价易得,成本低廉。在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及其类似物的分离、富集、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如血根碱、白屈菜红碱等)分子印迹磁性聚合物微球(简称)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博落回、小果博落回、血水草、白屈菜等药用植物中富含多种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如血根碱、白屈菜红碱、二氢血根碱、二氢白屈菜红碱、氧化血根碱等),其中的血根碱、白屈菜红碱等生物碱由于具有抗病毒、杀菌、抗癌等药理活性而备受人们关注,这些生物碱的分离纯化也一直是生物碱药物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的分离苯并菲啶类生物碱的方法主要有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超临界流体萃取、制备色谱、分子印迹等技术。柱色谱在分离纯化方面有全面、系统的优势,但操作繁琐、周期长;大孔吸附树脂和膜分离技术都难以分离得到高纯度的产物;而超临界流体萃取仅适于分离纯化低极性或者非极性的生物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可以得到高纯度的产物,但其成本高,难以实现工业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先进的分离方法被迅速发展起来,其中以分子印迹磁性聚合物为载体的选择性分离技术在苯并菲啶生物碱及其类似物的分离纯化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分子印迹技术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高选择性的固相萃取新技术。由于该技术中使用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MIPs)新材料对印迹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的客体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和识别性,且物理和化学稳定性良好,成本低,易制备,因此在色谱分离、固相萃取和天然活性成分分离等领域都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而Fe3O4磁性纳米粒子具有特殊的磁导向性、超顺磁性及表面可连接生化活性功能基团等特性,使其在生化分离、分析,靶向药物、酶和细胞固定化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因此,在磁性纳米粒子外表包覆聚合物并进行表面分子印迹处理,合成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核壳微球,使其兼具良好的超顺磁性和高选择吸附性两大优点,将进一步拓展分子印迹与磁性微球的应用,有望对天然药物的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研发了一种基于苯并菲啶生物碱(如血根碱、白屈菜红碱等)药物的分子印迹磁性微球的新方法,可应用于含血根碱中药提取液中血根碱成分的分离,效果很好,不但分离成本较低,且绿色环保。经国内外文献检索,尚未发现有血根碱、白屈菜红碱等苯并菲啶生物碱分子印迹磁性微球制备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苯并菲啶生物碱分子印迹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并对目标分子具有优异的选择与识别能力,且制备的微球可重复利用,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本发明制备的苯并菲啶生物碱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能快速吸附分离博落回、小果博落回、血水草、白屈菜等含血根碱的中药提取液中的血根碱成分,可直接应用于血根碱的选择分离与高效富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Fe3O4纳米颗粒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理工学院,未经湖南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58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