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管传输定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11334.1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4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院;陈焕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2 | 分类号: | F16L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 定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管传输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在铺管船上,其铺管作业系统会设置多套海管传输线,用于将管子由堆场传输至加工区域,或在各不同功能的加工区域之间传输海管。每条海管传输线一般由10~30台海管传输机组成。为了保证海管在传输线上能均衡受力且平稳地传输,需保证传输线上各海管传输机等高度、等距舯地安装,即各海管传输机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都处于同一直线上。海管传输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上方有两个滚动轮,呈V形错位布置,夹角为θ。当存放理论直径为0的管子时,管子中心距甲板面的垂向距离设计要求为 s,则s称为BOP高度,管子的中心点称为BOP点。一般可将BOP点通俗地理解为两个滚动轮上沿投影延长线的交点。
一般情况下,会采用拉细钢丝的方法来定位海管传输机。此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细钢丝受自身重力影响,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挠度(越靠近整条细钢丝的中点,细钢丝下垂地越厉害,与理论参照线偏离地越远);
2、拉线高度一般为BOP高度,那么需要寻找设备上的BOP点来进行对中。由于BOP点不落在设备本体上,是一个悬空的点,需用工装延伸标记。工装的制作和安装都不可避免存在尺寸或位置误差。
上述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精度较低,无法保证安装要求,影响其系统使用功能的良好实现。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对海管传输机进行精确定位的海管传输定位系统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管传输定位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管传输定位系统,海管传输定位系统包括:
激光定位装置,其包括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靶;激光发射器位于传输线靠近船首的位置,激光接收靶位于传输线靠近船尾的位置;激光发射器的中心和激光接收靶的中心高度相同;
无缝钢管,其轴向中心线与激光发射器的中心和激光接收靶的中心之间的连线重合;
若干海管传输机,其位于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靶之间,且沿传输线等距分布。
本实用新型中,传输线为与船体长度方向平行的直线,也是海管的实际传输路线。
本实用新型中,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从激光发射器的中心出发,到达激光接收靶的中心,即激光的路径与激光发射器的中心和激光接收靶的中心之间的连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激光在一定距离内投射不易发散的特点,可用激光作为一条基准线。当激光与无缝钢管的轴线中心线重合时,无缝钢管被精确定位。为使海管能在传输机上平稳地传输,可在未精确定位的海管传输机上布置精确定位的无缝钢管,然后细微调整海管传输机的位置,海管传输机即被精确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每一海管传输机包括支架和两个底座;两个底座分别位于支架底部的两侧,且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底座固定于主甲板上,底座与支架固定连接;底座与主甲板通过螺栓固定链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海管传输定位系统进一步包括光靶,光靶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光靶分别设于无缝钢管的两头;光靶的中心落在轴向中心线上。
本方案中,无缝钢管的每个管口均设置有两根垂直的钢丝,钢丝的交点位于轴向中心线上;光靶固定于钢丝上,其中心位于轴向中心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海管传输机进一步包括主滚动轮和从滚动轮;主滚动轮和从滚动轮均位于支架上,且呈V形错位布置,二者夹角为θ。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无缝钢管的长度大于每两个相邻海管传输机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无缝钢管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海管传输机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无缝钢管的每一端均位于主滚动轮和从滚动轮之间,且与主滚动轮和从滚动轮均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有海管传输机的BOP点高度均相同,其连线与传输线平行;BOP点为主滚动轮和从滚动轮的上沿投影延长线的交点,其与主甲板面的垂直距离为BOP。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海管传输机的数目为10-30个。
本实用新型的海管传输定位系统操作方法如下:
1、精确定位施工前,应已经进行过粗定位。海管传输机在传输线等距分布,朝向正确,摆放不应歪斜;船体上应无其它较大振动的施工,尽量选择在温差比较小的时间段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113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慧电厂物联网定位系统
- 下一篇:钻井井场信息实时共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