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设备切换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74686.1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9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冯悠扬;阳媛;马群;翟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32250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切换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I/O设备控制和多操作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跨操作系统的I/O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两个操作系统是linux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因其友好简单的操作界面和优美的UI设计成为本世纪最为成功的软件商品,已经被社会广泛的接收和认同,同时windws操作系统因其固有的缺点,例如硬盘碎片化的管理方式,低效的内存管理方式等,使其在注重稳定性和实效性的工程中被使用的较少。面对windows操作系统面临的问题,同一年代的linux操作系统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完美的补充。Linux操作系统最大的优势是开源不收取费用代码靠各个组织进行维护,降低了产品开发的成本。同时linux因其出色的内存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地抵御病毒对系统的侵害,保证了系统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因此linux占有了嵌入式市场大部分的份额。因此针对linux嵌入式开发的硬件工程师,常常需要同时使用windows和linux两个操作系统进行项目的开发。
除了使用两台分别安装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独立主机进行开发外,还可以选择使用虚拟机作为代替的解决方案。目前比较常用的虚拟机有Vmware、Virtual Box和Virtual PC,虚拟机允许在一台电脑上模拟出若干台机器,这些虚拟机如同真实机器一样各自拥有自己独立的操作系统。虚拟机拥有仿真程序高、资源共享方便、系统可重建等优点,但是因为虚拟机建立在主机之上文件很容易受到损坏造成开发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虚拟机同时需要额外占用主机的系统资源造成主机整体运行效率降低,面对较大工程文件时会增加软件的编译读写时间。
目前,跨主机鼠标键盘操控产品主要有微软的“无界鼠标”和开源的“Synergy”。无界鼠标只能够实现windows平台下多机器共享一套鼠标和键盘的方式,并且可以实现不同机器间文件的拖拽。“Synergy”系统其优势体现在能够实现windows、Mac和linux操作系统下的互联而不仅仅局限于windows平台,但因其跨平台的特性导致其无法进行文件拖拽只能够实现文本文档和照片的复制功能。无论微软的“无界鼠标”还是“Synergy”都要求所有机器都在一个局域网之内,通过局域网进行信号的传输和解析从而达到一套鼠标键盘控制多台机器的目的。这两款产品都是根据控制局域网和鼠标硬件接口协议的方式实现,实现的方式都是在多个目标主机上安装相应的软件。此种方式如果脱离局域网都无法实现,同时软件的安装和设置也会耗费用户的大部分精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快速精确进行设备切换的多设备切换控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设备切换控制装置,包括一控制器、与控制器相连的输入设备,在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与多个输出设备连接的输入设备接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器上还连接有一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获取的图像信息将所述输入设备与多个输出设备中的一个耦合控制。
所述控制器包括图像处理分析模块和硬件驱动模块,所述图像处理分析模块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获取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硬件驱动模块的输入信号,所述硬件驱动模块根据输入信号控制所述输入设备与多个输出设备中的一个耦合。
舒适输入设备为键盘和或鼠标,所述输出设备为主机。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单目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无界鼠标”、“Synergy”和虚拟机工作方式上的缺点,提供一种以机器视觉为基础跨平台的I/O设备智能控制系统,解决了多机器多操作系统下键盘和鼠标等输入设备的归一化控制,通过使用安装在屏幕前方的摄像头捕捉用户头部的姿态,同时通过姿态算法和跟踪算法辨析出头部的朝向从而实现对多个屏幕的有效输入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746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