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洞混凝土底板及矮边墙浇筑模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71657.2 | 申请日: | 2016-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8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冬云;王来所;马炜;肖小伟;陈阳;韩伟刚;刘政;刘松;路志利;白德超;罗芬;吴泽煌;杨坤;杨元林;代勇;李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 |
地址: | 650224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洞 混凝土 底板 矮边墙 浇筑 模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洞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洞混凝土底板及矮边墙浇筑后底板平整度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隧洞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多数工程都采用分底板和边顶两次浇筑,且以先浇筑底板、再浇筑边顶的施工顺序为主,底板浇筑的同时浇筑高40cm~60cm高的矮边墙,以便于边顶拱侧模和小边墙的搭接。在以往的施工中,直接采用普通P4015模板作为矮边墙的吊脚模板,因为普通模板厚度仅有6cm,在浇筑过程中,由于矮边墙存在一定高度,在振捣过程中模板侧边会出现一定的混凝土堆积,影响抹面,而且在矮边墙模板拆除以后,矮边墙模板厚度6cm范围的底板由于无法抹面,会导致边墙侧20cm范围内的底板凹凸不平,影响工程质量,必须进行打磨修补,修补成本较高且外观质量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的施工方法容易产生质量缺陷、进行缺陷修补成本较高的弊端,提供一种有利于混凝土底板抹面施工质量控制的隧洞混凝土矮边墙模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洞混凝土底板及矮边墙浇筑模板装置,包括两块模板A、B,所述的两块模板A、B的一端头为45°角,并将模板A和模板B在45°角用螺栓连接组装后形成L型组合模板,置于隧洞混凝土底板及矮边墙的浇筑工序中。
模板组装完成后利用内置式拉杆模板加固件进行整体加固。
本实用新型将洞室底板及小边墙单独的普通P4015钢模调整为可拆卸的组合钢模,增加底板盖模的覆盖面积,确保矮边墙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侧面混凝土不出现堆积,同时将模板作为可拆卸模板,在混凝土初凝后,拆除底板上的盖模,人工对底板面进行抹面。其特征在于两块模板采用螺栓连接,混凝土初凝后可拆卸、可抹面。
在底板混凝土和矮边墙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L型模板的作用,矮边墙混凝土可正常振捣,而且底板面上不会由于边墙振捣而出现底板混凝土凸起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浇筑模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浇筑模板装置拆除模板A后的操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浇筑模板装置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中:1-底板混凝土,2-矮边墙混凝土,3-模板B,4-模板A,5-模板加固件,6-螺栓,7-螺栓连接座,8-螺栓连接片,9-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隧洞混凝土底板及矮边墙浇筑模板装置,包括两块模板A、B(4、3),所述的两块模板A、B的一端头为45°角,并将模板A4和模板B3在45°角用螺栓6连接组装后形成L型组合模板,置于隧洞混凝土底板及矮边墙的浇筑工序中。模板组装完成后利用内置式拉杆模板加固件5进行整体加固。
所述的模板A上有多个螺栓连接座7,对应地,模板B上也设有多个螺栓连接片8。
在模板A和模板B在45°角连接处设置了一个固定块9。
混凝土达到初凝时,在保持模板B不受扰动的基础上即可将模板A拆除,对底板混凝土靠近边墙处的30cm范围进行抹面处理。隧洞底板及矮边墙混凝土采用本的实用新型浇筑可一次成型,且有效消除了底板与矮边墙交角处混凝土的质量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716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