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叶轮搅拌自吸气浮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434034.6 | 申请日: | 2016-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9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费之奎;朱金波;白雪杰;周伟;朱宏政;吴顺生;王松林;吕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D1/16 | 分类号: | B03D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轮 搅拌 吸气 浮选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选煤方面的对细颗粒煤进行有效分选的浮选机领域,尤其涉及到利用喷射流冲击叶轮旋转在浮选机中搅拌并吸气,进而产生足量的气泡以完成浮选的工作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于煤炭开采而言,随着机械化采煤的普及,在开采过程中,由于采煤机械的外部作用,细颗粒煤所占原煤的比例不断增大。在选煤厂中,重选难以实现细粒煤的有效分选,而此部分的煤,灰分相对较低,因此,细粒煤的分选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阶段,对细粒煤的分选方式主要是浮选,而目前最为常用的浮选机便是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喷射式浮选机和浮选柱。对于机械搅拌式和喷射式浮选机而言,两者对流体的作用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其工作方式也不尽相同。
机械搅拌式浮选机
优点:工作效果稳定;叶轮转子的高速旋转可使矿浆与吸入的空气充分混合;针对矿浆入料的浓度和粒度而言,其适应性较强;
缺点:吸气量较小;通过叶轮的矿浆循环量也较小,以至于其处理能力偏小;定子上方部分区域存在搅拌死区。
喷射式浮选机
优点:负压区吸气量较大;没有转子-定子系统,没有运动部件;能大量析出均匀微小气泡,较机械搅拌式浮选机能强化气泡矿化过程,有利于粗颗粒级煤泥的浮选;药剂消耗量低;结构简单;
缺点:矿浆与空气的混合动力不足;对矿浆入料浓度及颗粒粒度的适应性较差;中心矿浆进料管周围存在有混合死区。
在工作过程中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矿浆浓度适应性、分选效率和矿浆处理量等方面很难同时达到各自的最佳效果,主要是因为二者工作的方式差异较大。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双叶轮搅拌自吸气浮选机,是在总结浮选机的工作原理,且结合了机械搅拌式浮选机与喷射式浮选机的优点及水轮机叶轮工作原理和方式的基础上,为了弥补传统浮选机的缺点而提出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吸气量和矿浆循环量小的问题,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喷射式浮选机矿浆浓度与颗粒粒度的适应性及矿浆与空气的混合动力,提高浮选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叶轮搅拌自吸气浮选机。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叶轮搅拌自吸气浮选机,由浮选槽、矿浆循环管道、双叶轮搅拌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浮选槽体为倒梯形结构,上宽下窄;槽体上部两侧分别分布有转动刮板和精矿溢流堰;浮选槽体底部设置有假底,假底下部的底板上开有循环矿浆出口。双叶轮搅拌装置悬置在浮选槽体中,主轴上部设置一进料槽,进料槽类似于圆筒状,主轴从中心部位贯穿进料槽;进料槽顶部与底部分别通过轴承与主轴固接,轴承内环紧贴主轴固定,进料槽的顶面与底面均焊接在轴承外侧。在进料槽侧面的中部位置处设置两个喷嘴,并且在同一平面所截主轴位置处设置上叶轮;进料槽下底面靠近槽边缘处开有两个矿浆出口。进料槽下部设置套筒,主轴贯穿套筒,且主轴与套筒也是通过轴承固接。距离套筒上端1/3处开设一吸气孔并与吸气管相连用于吸入空气;套筒下端设置锥形盖板,在锥形盖板上开设有两个矿浆进口,此两个进口与进料槽体下底面的两个矿浆出口以橡胶管相连。盖板下面设置下叶轮,用于搅拌矿浆。浮选槽体底部出口与循环泵相连,循环泵通过左右两侧循环管道将矿浆打入进料槽两侧的左右喷嘴中,以保证矿浆在整个循环系统中高速循环运行。
进一步的,为了使上叶轮叶片充分受力,上叶轮的叶片设置成弧形且每个叶片的内弧面受射流冲击作用,叶片数定为8个。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叶片受到较大的射流冲击力,喷嘴喷射的射流作用点设置在距离叶轮轴心2/3处。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槽体下底面的轴承漏水和套筒上端面的轴承漏气,进料槽下底面轴承与套筒轴承中间设置一密封圈,密封圈由软橡胶制成。
进一步的,用于搅拌矿浆的下叶轮设置成锥形环状形式,叶片数为8个,叶片与水平面所夹锐角为45°;中心设置一轴环,叶轮以铆钉贯穿轴环和主轴的方式固定在主轴的最下端,以保证叶轮稳定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分布明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分选效率及处理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械搅拌式和喷射式浮选机在分选过程中所存在的部分不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上叶轮结构及喷嘴布置方式三视图;
附图3是下叶轮结构三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4340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刮料式铁矿物尾矿回收机
- 下一篇:雾化喷嘴及其雾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