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动脉脉搏分析的健康手环有效
申请号: | 201620407460.0 | 申请日: | 2016-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4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许家佗;崔骥;屠立平;张志枫;包怡敏;崔龙涛;黄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1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动脉 脉搏 分析 健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脉象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动脉脉搏分析的健康手环。
背景技术
脉诊是一种非常具有中医诊病特色的方法,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脉诊逐渐在教学、临床医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脉诊依据的是人体的脉搏数据,目前脉象的采集设备体积较大,携带不便,采集设备的数据传输主要使用有线的方式实现,例如通过USB等连接线连接电脑进行数据采集以及进一步的数据分析等。这种采集方法和数据传输方法受到场地等的限制,如果数据线本身出现故障,更会影响到有效的脉象采集。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基于动脉脉搏分析的健康手环的技术方案,旨在使脉诊设备的佩戴更便捷,脉搏数据的传输更简单,突破了脉搏数据有线传输的距离限制;
一种基于动脉脉搏分析的健康手环,其中,包括:
手环本体;
脉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手环本体的内部,并具有突出所述手环本体的传感部,所述传感部被软质材料封装;
蓝牙载板,设置于所述手环本体内部并连接所述脉搏传感器,用于通过蓝牙传输的方式将所述脉搏传感器采集得到的脉搏数据发送至一远程连接的智能终端;
佩戴者在佩戴所述手健康手环时,所述脉搏传感器的所述传感部正对佩 戴者的桡动脉。
优选的,该健康手环,其中,所述手环本体采用硅胶材质制成。
优选的,该健康手环,其中,所述手环本体内设置有一内壳;
所述脉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壳内;
所述蓝牙载板被封装于所述内壳内。
优选的,该健康手环,其中,还包括:
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手环本体内并连接所述脉搏传感器,所述显示模组具有突出所述手环本体的部分并将采集到的所述脉搏数据显示给使用者查看;
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手环本体内的部分被封装在所述内壳内。
优选的,该健康手环,其中,还包括:
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手环本体内部并分别连接所述脉搏传感器和所述蓝牙载板;
所述电池模组被封装在所述内壳内。
优选的,该健康手环,其中,所述电池模组为锂聚合物电池。
优选的,该健康手环,其中,还包括:
充电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手环本体内并连接所述电池模组;
所述充电电路板并封装在所述内壳内。
优选的,该健康手环,其中,所述内壳可装卸地安装在所述手环本体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基于动脉脉搏分析的健康手环,能够使脉诊设备的佩戴更便捷,脉搏数据的传输更简单,突破了脉搏数据有线传输的距离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动脉脉搏分析的健康手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动脉脉搏分析的健康手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基于动脉脉搏分析的健康手环,该手环的具体结构包括:
手环本体1。图1为手环本体的外观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到,手环本体1呈可以舒适地佩戴在人体的手表形状。该手环本体1为可穿戴的手表式,其穿戴大小可由使用者自行调节。
脉搏传感器2,设置于手环本体1的内部,并具有突出手环本体的传感部(未示出)。上述传感部被软质材料封装。进一步地,上述软质材料为硅胶,即上述传感部被硅胶封装。
蓝牙载板3,设置于手环本体1内部并连接脉搏传感器2,用于通过蓝牙传输的方式将脉搏传感器1采集得到的脉搏数据发送至一远程连接的智能终端(未示出);
则佩戴者在佩戴健康手环时,脉搏传感器2的传感部正对佩戴者的桡动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4074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持式乳腺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微循环观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