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变频发电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344078.X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1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蒋弢;袁晓春;王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杰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63/04 | 分类号: | F02B63/04;F01P11/00;F01P5/02;F01N13/00;F16F15/02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变频 发电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变频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车载变频发电机组主要应用在各类机动车辆上,为满足用户使用的方便与舒适,除了具备普通发电机组的功能外,还对震动、噪声、散热、整体高度有特别的要求。车载变频发电机组由发动机、电机、变频控制器以及其它辅助装置构成。发动机将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两者在工作过程中都会伴随产生大量的热能,变频器交直流转换时自身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为确保整个发电机组正常运转,机体内部需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使机器能得到充分的冷却。另一方面,发电机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危及到用户的正常生活,为降低噪声,就要把发电机组做成全封闭的结构,但为解决机器封闭后运行的散热问题,还要布置复杂的冷却风道系统,连同更好效果的减震系统,发电机组的体积大为增加,而机动车辆空间有限,有的车型需要把发电机组安装在车辆底盘下,为满足车辆的良好通过性能,车载发电机组的体积尤其是高度指标严重影响到其在车辆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车载变频发电机组,它不但布局合理,适用范围广,而且可以降低噪音。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车载变频发电机组,它设有壳体,所述的壳体由机组顶罩、机组右侧盖、机组左侧盖、顶罩前盖板、和机组底座构成, 所述的机组左侧盖设有逆变器组合,在壳体的内部设有发动机发电机组合,所述的发动机发电机组合包括发动机主体,在发动机主体的一侧设有发动机导风罩,在发动机主体的另一侧设有消声器和箱体边盖,在箱体边盖上依次连接有电机内导风罩、电机导风过渡接头、电机冷却风扇、电机飞轮、电机定子和电机定子座,在发动机发电机组合的下部设有发动机固定座,发动机固定座的底部设有一级减震脚、二级减震脚和二级减震支架,一级减震脚放置在二级减震支架上与二级减震支架连接,二级减震支架放置在二级减震脚上,二级减震支架通过二级减震脚与机组底座连接,所述的逆变器组合上设有进风口Ⅰ,所述的机组右侧盖上设有进风口Ⅱ,所述的机组顶罩上设有进风口Ⅲ,进风口Ⅰ、进风口Ⅱ和进风口Ⅲ都与壳体内相通。
所述的消声器通过消声器螺母与发动机主体固定连接,在消声器外设有消声器内罩,消声器内罩中设有空间,消声器内罩上连接有消声器外罩,消声器位于消声器内罩和消声器外罩构成的腔室内,消声器内罩的顶部和消声器外罩的顶部都设置为平面形状,在消声器内罩与消声器外罩之间设有消声器罩插片。
气流进入发动机导风罩冷却发动机内部,对消声器外部冷却后从消声器外罩和消声器内罩之间排出;气流进入电机定子座,在电机冷却风扇作用下,流经电机定子、电机飞轮,离心气流经过电机内导风罩和电机导风过渡接头对消声器外部冷却后从消声器外罩和消声器内罩之间排出。
所述的机组顶罩与机组右侧盖、机组左侧盖与逆变器组合的连接、顶罩前盖板和机组底座构成的壳体为封闭壳体。
所述的逆变器组合包括逆变器电路板、散热片和逆变器支架,进风口Ⅰ分布在逆变器支架上,逆变器电路板的背面固定安装在逆变器支架上,在逆变器电路板的背面与逆变器支架之间设有散热片, 逆变器支架安装在机组左侧盖的开口处,逆变器电路板位于壳体内,气流通过逆变器支架的进风口Ⅰ进入壳体内,流经散热片时将逆变器电路板上电器元件产生的热量带走后进入发动机导风罩内。
所述的壳体的机组顶罩的内侧面、机组右侧盖的内侧面、机组左侧盖的内侧面以及顶罩前盖板的内侧面都粘贴有海绵。
所述的进风口Ⅰ设置为迷宫式进风口。
所述的机组右侧盖的进风口Ⅱ设置为百叶窗,气流通过机组右侧盖上的进风口Ⅱ进入壳体内,一部分进入电机定子座,还有一部分进入发动机导风罩,气流进入两侧前先对发动机发电机组合的表面进行冷却。
所述的机组顶罩上的进风口Ⅲ设置为百叶窗,气流通过机组顶罩上的进风口Ⅲ进入壳体内,一部分进入电机定子座,还有一部分进入发动机导风罩,气流进入两侧前先对发动机发电机组合的表面进行冷却。
所述的发动机固定座与发动机发电机组合相连接的部分设置为下凹形状,所述的二级减震支架与二级减震脚相连接的部分设置为上凸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杰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杰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3440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