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压阀阀杆处的排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92392.0 | 申请日: | 2016-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1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冠平;杨善缘;施金辉;吴肖峰;张冬冬;魏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卡博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30 | 分类号: | F16K17/30;F16K1/32;F16K4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760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压阀 阀杆处 排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减压阀,特别涉及一种减压阀阀杆处的排出结构。
背景技术
减压阀是通过调节,将进口压力减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并依靠介质本身的能量,使出口压力自动保持稳定的阀门。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的一种过滤型薄膜减压阀[申请号:201110239882.3;授权公告号:CN102425692A],其包括阀体、减压装置、过滤装置,阀体内开有水流通道,过滤装置和减压装置均设置在阀体内,过滤装置设置在减压装置与水流通道进水口之间,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过滤网为柱形,过滤网中部的侧壁上开有缺口,缺口的两竖直侧边设有固定部,阀体内开有第一放置孔,第一放置孔与水流通道相通,过滤网设置在第一放置孔内,第一放置孔与水流通道相交的一侧开有与固定部相适配的固定槽。
上述的减压阀通过改变过滤网结构,使得过滤网的定位方便,且减小了流阻,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减压装置内的压力是保压的,这样当上游管道出现泄漏时,出水口的压力不会改变的,仍然出水,会耽误维修;当上游管道出现断裂后,减压装置的压力不会改变阀芯位置,阀芯与阀体不会闭合,造成介质浪费,另外安装时,如果将进水口和出水口反向安装后,减压装置内的压力过高,会出现无法测压,即使拆卸后减压阀中薄膜和阀体间的介质仍无法很好地排空,阀芯和阀体基本都处于锁闭装置,无法再次测压使用,造成此减压阀报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遇到上游管道泄漏、断裂时或误装后能够将介质从阀杆处排出的减压阀阀杆处的排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减压阀阀杆处的排出结构,减压阀包括具有进水腔和出水腔的阀体和设置在阀体内的阀杆,所述的阀杆的一端穿过进水腔并与阀芯相连,阀杆的另一端穿出进水腔与薄膜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杆包括接触于阀体的中段和穿出进水腔的末段,所述的中段的直径大于末段的直径,所述的阀杆周向具有一圈位于中段和末段交接处的挡圈,所述的阀杆套设有位于挡圈和中段端面之间的密封圈且当阀杆轴向移动时所述的密封圈始终处于阀杆和阀体之间,所述的挡圈和阀体之间具有当出水腔压力过高或进水腔失压时供密封圈形变使介质从阀杆和阀芯之间排出的形变区。
本减压阀正常安装和使用时,进水腔的压力作用密封圈使得密封圈抵触于中段端面,以形成密封,介质不会从阀杆和阀体之间排出,减压阀正常使用;当遇到上游管道泄漏、断裂时或误装后,会造成出进水腔失压或出水腔压力过高,此时出水腔的压力作用于密封圈,形变区使得密封圈具有形变量,密封圈形变,此时介质从阀杆和阀体之间排出,不会造成减压阀报废,而且介质排出后,出水腔压力变化,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上游管道问题,维修及时。
在上述的减压阀阀杆处的排出结构中,所述的挡圈周向切削有平面,所述的平面与阀体之间形成形变区。平面和阀体之间具有间隙,密封圈形变后部分弯曲于间隙处,介质从平面和阀体之间排出。
在上述的减压阀阀杆处的排出结构中,所述的平面数量为两个且对称于阀杆布置。这样密封圈形变后会呈拱形,介质从两平面和阀体之间排出,排出过程顺畅。
在上述的减压阀阀杆处的排出结构中,所述的阀体上固连有阀盖,所述的阀盖内设有弹簧,所述的弹簧一端作用于薄膜,弹簧的另一端抵触有压盖,所述的阀盖螺纹连接有与阀杆同轴设置的调节杆,所述的调节杆的内端抵触于压盖,调节杆的外端穿出阀盖并螺纹连接有调节手柄。通过转动调节手柄,能够改变调节杆轴向位置,能将弹簧压缩或使弹簧伸长,将弹簧调节成所需弹力,调节方便。
在上述的减压阀阀杆处的排出结构中,所述的阀体内设有位于进水腔内的过滤网。过滤网起到过滤介质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减压阀阀杆处的排出结构设计合理,不会造成减压阀报废,而且使得维修及时,另外弹簧调节方便,增加了减压阀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减压阀阀杆处的排出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减压阀阀杆处的排出结构中阀杆和密封圈的分解图。
图中,1、进水腔;2、出水腔;3、阀体;4、阀杆;4a、中段;4b、末段;5、阀芯;6、薄膜;7、挡圈;8、形变区;9、平面;10、阀盖;11、弹簧;12、压盖;13、调节杆;14、调节手柄;15、过滤网;1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卡博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卡博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923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