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装放物件空间的箱包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52044.0 | 申请日: | 2016-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8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云 |
主分类号: | A45C3/02 | 分类号: | A45C3/02;A45C13/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中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3 | 代理人: | 薛家驹 |
地址: | 413406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物件 空间 箱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包,特别是一种可调节装放物件空间的箱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箱包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须品。目前,市面上的箱包,在生产时通过定格的结构实现其空间分隔,由于箱包内的定格位置固定和定格的数量有限,当装放的物品需要分类或隔离时,便无法自由有效地利用空间,造成箱包的空间使用率较低。同时,现有的箱包只设有一个空腔的包体,功能单一,箱包的设计着重于其收纳功能,对于其使用方面的性能还有待提高。
为了提高箱包的空间利用率,曾有人设计一种箱包空间分隔板,其由中间隔板和与中间隔板可折叠连接的上下结合部构成,通过上下结合部用于与箱包内里可拆卸连接的粘扣带,实现对箱包空间的分隔。这种分隔设计较为单一,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其中间隔板的折叠力凝聚,会产生折痕,容易出现断裂现象,降低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节装放物件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并且使用方便,更具实用性能的箱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调节装放物件空间的箱包,包括箱包本体,其特征在于,箱包本体内设有空间分隔件,所述的空间分隔件由至少两块单隔板连接而成,所述的单隔板之间折弯连接,空间分隔件的两侧和底部均设有用于与箱包本体内壁可拆卸连接的粘扣带。
所述单隔板包括芯体与包裹芯体的隔板表层。
所述隔板表层的边缘设有接合部,粘扣带设于所述结合部上。
所述接合部与隔板表层为可折叠连接。
所述的芯体为弹性体。
所述箱包本体的内壁设有储物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折叠连接板黏合在箱包内,可根据实际放置物品的需求,自由调节折叠连接板的形状和位置,实现箱包内空间的可调节性,提高箱包的空间利用率。2.折叠连接板由至少两块单板组成,单板为弹性芯体,一方面对物品有阻隔作用,使物品固定放置,另一方面弹性芯体有缓冲作用,可避免物体间相互碰撞。3.箱包内同时设有大小不一的储物袋,充分利用箱包空间,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折叠连接板的主视图。
图5是折叠连接板的剖视图。
附图图标说明:箱包本体1;空间分隔件2;单隔板3;粘扣带4;接合部5;储物袋6;芯体301;隔板表层3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5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装放物件空间的箱包,包括箱包本体1,其特征在于,箱包本体内设有空间分隔件2,所述的空间分隔件由至少两块单隔板3连接而成,所述的单隔板之间折弯连接,空间分隔件的两侧和底部均设有用于与箱包本体内壁可拆卸连接的粘扣带4。
如图2和图3所示,相邻两块单隔板通过连接部形成不同的角度,可根据物品实际的摆放位置以及物品的形状,对空间分隔件2进行调节安装。所述的箱包本体内壁为可与粘扣带粘合的细软纤维面,具体地描述,空间分隔件2与箱包本体内壁的连接方式有如下:第一,空间分隔件2两侧的粘扣带4与箱包本体内侧面上的细软纤维面粘合,实现空间分隔件2固定安装在背包本体上;第二,空间分隔件2底部的粘扣带与箱包本体底面上的细软纤维面粘合;第三,空间分隔件2底部和两侧分别和箱包本体的底面和内侧面同时粘合。通过这些粘合方式,产生空间分隔的作用,提高箱包的空间利用率。
如图5所示,所述的单隔板3由芯体301与包裹芯体的隔板表层302组成,芯体为弹性体,有减压和缓冲的作用,可有效地物品之间产生碰撞,防止物品的损坏。所述的芯体内设有硬质板块303,且具有弹性变形的性能,防止单隔板3因受力而折断,增加空间分隔件的耐用性。
如图4所示,所述的隔板表层的边缘设有接合部5,粘扣带4设于所述接合部上。所述接合部5可以直接设置在隔板表层4上,也可以通过折叠连接的方式与隔板表层连接。
所述的箱包底部内设有至少一个储物袋,储物袋可形成放置物品的空间,增加箱包的实用性,进一步提高箱包的空间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云,未经陈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520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