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洪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01218.0 | 申请日: | 201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7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万金红;邓俊;张葆蔚;刘建刚;李云鹏;王英华;刘盈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雨洪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技术发展,尤其是由于现代社会和城市化带来水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尖锐矛盾,雨水利用技术正逐步受到重视。目前,对于城市的雨水排放设施而言,布局不够合理,设施老化堵塞,不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其雨水排放设施的干道涵道,支管及联管均采用砖混结构,只有排放的功能,即将雨水全部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之中排走。
当遇到强降雨这类情况时,城市水处理系统能力有限,大量雨水汇聚不能及时排洪,导致下水管道暴满,形成城市内涝,既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常常造成了人员伤亡。而受制于目前城市建筑、道路及地下管线系统已经建成,地下空间有限,对现有管道系统进行重建或进行大规模改造,会对沿线道路及建筑造成极大影响,也需很大投资,所以短期内难以实现,并且也没有很好的利用该雨水资源,来补足入不敷出的城市地下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洪利用装置,有效解决了强降雨时雨洪的形成。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雨洪利用装置,包括水池以及将水池分隔成沉淀池和蓄水池的过滤挡板;水池一侧面上端设有进水口,另一侧设有出水口和渗水口,进水口的一端设有复合流过滤器,另一端安装有旋流分离器,旋流分离器的下方设有斜坡及过滤器;蓄水池上方设有与出水口连通的第一通道以及与蓄水池连通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上设有控制其开合的闸门,沉淀池内安装有排污装置。
优选的,闸门包括雨水超量时与第二通道密封连接或者雨水水位低于出水口时与第一通道密封连接的门板;门板上设有转轴,转轴两端铰接于水池内的墙壁上,蓄水池墙壁上铰接有油缸,油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于门板上。
优选的,过滤器包括提梁和具有过滤孔的锥形斗,水池的底部设有与锥形斗配合的凹坑,凹坑置入过滤器的锥形斗。
优选的,沉淀池的顶部设有排污口。
优选的,提梁顶部设有延伸至外部的钢丝绳。
优选的,锥形斗的上半部分用不锈钢丝网制成,下半部用不锈钢板制成。
优选的,排污装置包括潜污泵和连通排污口的排污管。
优选的,蓄水池连通渗水口,渗水口内从里到外依次设置有粗砂过滤层、细砂过滤层和吸附层。
优选的,水池为矩形、圆形或罐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以自流方式运行,无需外加动力,运行维护方便;集洪涝蓄水、雨水资源化与污染控制等多功能于一身;技术集成程度高,集成了折流、逆向流,旋流分离,悬浮物过滤、导流及雨水下渗等多项技术措施;有效解决了强降雨时雨洪的形成,系统工作可靠,效果明显。
2、地下埋设,可设于绿化带、非机动车道、广场、停车场下方,节省地上空间;结构强度大,承重能力达50t。能够有效缓解包括洪涝、面源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城市雨洪和水环境问题,并且自动化程度高,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可保证连续稳定的工作,维护工作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雨洪利用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水池;2、复合流过滤器;3、进水口;4、旋流分离器;5、斜坡;6、过滤器;7、出水口;8、渗水口;9、排污口;10、蓄水池;11、沉淀池;12、第一通道;13、转轴;14、门板;15、油缸;16、第二通道;17、提梁;18、潜污泵;19、锥形斗;20、凹坑;21、粗砂过滤层;22、细砂过滤层;23、吸附层;24、过滤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雨洪利用装置,包括水池1以及将水池1分隔成沉淀池11和蓄水池10的过滤挡板24;水池1一侧面上端设有进水口3,另一侧设有出水口7和渗水口8,进水口7的一侧设有复合流过滤器2,另一侧安装有旋流分离器4,旋流分离器4的下方设有斜坡5及过滤器6;蓄水池10上方设有与出水口7连通的第一通道12以及与蓄水池10连通的第二通道16,第一通道12和第二通道16上设有控制其开合的闸门,沉淀池11内安装有排污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12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超滤纯水设备
- 下一篇:基于电源线稳定装置的净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