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纬仪培训教学用标准训练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4827.8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8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赵军伟;吴德军;王磊;王仕韬;裴英;肖明;孙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经纬仪 培训 教学 标准 训练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勘察设计和施工测量的培训教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纬仪培训教学用标准训练工装。
背景技术
经纬仪是常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它可以测量水平角、垂直角以及与视距尺配合测量距离等。经纬仪测量时,需要钉立标桩,作为测站点。在实际的工作现场,通常地面为土质或沙地,采用木桩可以很容易钉入地下。测量时,在外露的木桩顶端顶上小铁钉作为测量后的精确位置。但在经纬仪培训教学或考核工作现场,地面多为水泥地面或其他硬质地面,一方面在经纬仪练习过程中,不容易整平且容易造成三脚架倾倒进而损坏仪器;另一方面无法采用木桩钉桩而采用记号笔在地面标记,不美观且与实际不符。
现有技术中有采用移动桩解决上述问题的,这与实际的打桩方式依然不相符,同时没有解决经纬仪三脚架在硬质地面上容易倾倒损坏仪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经纬仪培训教学用标准训练工装,真实模拟经纬仪现场操作环境,在硬质地面设置坑体,坑体中放置钢管混凝土桩代替传统用木桩,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经纬仪培训教学用标准训练工装,包括坑体,所述坑体内布设松散材料或松软材料,松散材料或松软材料中埋设桩体,所述桩体顶部固定探针。
所述松散材料为沙子或沙土或非黏性土。
所述松软材料为黏性土或黄土。
所述桩体为钢管混凝土桩。
所述钢管混凝土桩包括中空钢管,钢管中部空隙填充混凝土;结构强度更好,可以反复利用,节约材料。
所述探针为钢质探针,探针表面涂覆有防锈保护涂层;可以保护探针不易生锈,避免影响经纬仪的测量结果。
所述坑体的横截面为圆形,圆形坑体的结构更为稳固,便于调整测量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圆形坑体解决了培训场地硬质地面不容易整平的问题。
2、圆形坑体解决了培训场地硬质地面不利于稳固经纬仪三脚架的问题,也就减少了经纬仪三脚架倾倒进而损坏仪器情况的发生。
3、圆形坑体解决了硬质地面无法钉桩的弊端,在坑体内布设的松散或松软材料中可以直接将标桩插入,方便经纬仪的培训教学或考核工作。
4、立于坑体中的标桩采用钢管混凝土桩代替传统用木桩,可以反复利用,节约材料。
5、模拟工作现场真实环境,大大方便了经纬仪测量的培训教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训练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训练工装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训练工装的俯视图;
图中,1—钢质探针,2—钢管混凝土桩,3—坑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经纬仪培训教学用标准训练工装,包含坑体3和钢管混凝土桩2。
坑体3可以是由沙子填充的沙坑,通常在场地建设时预留出直径2m,深50cm圆形区域若干,场地建成后,在圆形区域里面填充48cm深的沙子构成沙坑。
钢管混凝土桩2是指采用壁厚5mm,直径100mm,长500mm钢管,钢管中填充混凝土,用钢管混凝土桩代替木桩,稳定性更好,也可以反复利用。
钢管混凝土桩2可以根据需要在坑体3中灵活改变位置,便于训练考核。
如图3所示,钢管混凝土桩2顶端中心点插有直径6mm钢质探针1,钢质探针1表面刷有红丹漆、铁红酚醛防锈漆或其他能够起到防锈作用的物质。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的坑体3替换为在相同的圆形坑体区域内布设沙土或非黏性土等松散型的物质材料。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中的坑体3替换为在相同的圆形坑体区域内布设黏性土或黄土或泥土等松软型的物质材料。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技术学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48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校园智能学生驾驶模拟训练机
- 下一篇:一种声音采集报警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