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杯自动抛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7966.0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5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亚;李峰平;冮建华;孙存轩;唐俊峰;施陈威;杨耀;姜耀华;朱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21/02 | 分类号: | B24B21/02;B24B21/18;B24B2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段秋玲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自动 抛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杯自动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较好的低温性能及优良的机械与加工性能;因此广泛用于化工、石油、食品、航天航空、医疗器械等领域。
不锈钢杯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在不锈钢杯的制造过程中,为了使不锈钢杯外表面具有一定的表面光洁度,需要对该不锈钢杯外表面进行抛光。但是,目前市面上的不锈钢杯自动抛光装置一般都存在控制不精确,抛光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不锈钢杯自动抛光装置;该不锈钢杯自动抛光装置对物料的定位准确,抛光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不锈钢杯自动抛光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运动单元和抛光单元;
所述机架由型材搭建而成,顶端设置有水平的大面板,所述大面板上设置有小面板,小面板通过四根支撑柱支撑安装在大面板上;
所述运动单元包括多根导杆、升降气缸、电机支撑架、从动带轮、限位气缸、左右两个夹持座、左右两个物料限位板、两个转筒、转动轴、主动带轮、传送带和调速电机;
多根导杆穿过大面板上的通孔,上端与电机支撑架通过螺纹连接;升降气缸通过螺钉固定在大面板上,并位于电机支撑架之下;升降气缸的动作杆与电机支撑架连接;所述调速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撑架上;
左右两个夹持座相对的布置在小面板上,物料限位板通过导杆与夹持座连接;限位气缸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右侧的夹持座上,限位气缸的动作杆与物料限位板相连;两个转筒相互平行且相隔一定距离,转筒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个夹持座上;
转动轴的一端与转筒连接,另一端穿过装夹在夹持座上的轴承,与从动带轮通过键连接;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通过传送带连接;主动带轮与调速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所述抛光单元包括直线导轨、滑动底座、步进电机支架、主动轮、丝杠、伺服电机、砂带、张紧轮、从动轮和步进电机;
直线导轨通过螺钉固定在小面板上,滑动底座安装在直线导轨上,可沿着直线导轨滑移;步进电机支架通过螺钉与滑动底座连接,主动轮与步进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键连接,张紧轮和从动轮固定在步进电机支架上,主动轮、张紧轮和从动轮通过砂带连接,步进电机通过螺钉固定在步进电机支架上;丝杠的一端与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丝杠的中部与滑动底座通过螺纹连接;伺服电机通过螺钉固定在小面板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不锈钢杯自动抛光装置通过左右两个物料限位板把不锈钢杯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移动,同时调速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筒旋转,而转筒与不锈钢杯相接触,通过摩擦力可以使不锈钢杯始终保持旋转运动。再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砂带做直线运动,完成抛光动作。该不锈钢杯自动抛光装置结构简单、砂带转速可调,物料定位准确,抛光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不锈钢杯自动抛光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不锈钢杯自动抛光装置的局部图;
图中各标号的含义如下:
机架1、大面板11、小面板12、导杆21、升降气缸22、电机支撑架23、从动带轮24、限位气缸25、夹持座26、物料限位板27、转筒28、转动轴29、主动带轮210、传送带211、调速电机212、直线导轨31、滑动底座32、步进电机支架33、主动轮34、丝杠35、伺服电机36、砂带37、张紧轮38、从动轮39、步进电机310、不锈钢杯3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锈钢杯自动抛光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在机架1上的运动单元和抛光单元。
所述机架1由型材搭建而成,顶端设置有水平的大面板11,所述大面板11上设置有小面板12,小面板12通过四根支撑柱支撑安装在大面板11上。
所述运动单元包括多根导杆21、升降气缸22、电机支撑架23、从动带轮24、限位气缸25、左右两个夹持座26、左右两个物料限位板27、两个转筒28、转动轴29、主动带轮210、传送带211和调速电机2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79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