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旋翼飞行器的放射性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58363.0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7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之阳(北京)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T1/16 | 分类号: | G01T1/16;G01T1/167;G01T3/00;G05D1/10;B64C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旋翼飞行器 放射性检测 放射性检测器 定位系统 控制系统 放射性辐射 复杂场合 检测系统 预定路线 自动定位 飞行 检测 挂载 携带 | ||
本发明涉及放射性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旋翼飞行器的放射性检测系统。解决了人员难于进入的复杂场合的放射性检测,包括多旋翼飞行器、放射性检测器、控制系统、定位系统;所述多旋翼飞行器用于挂载放射性检测器;所述放射性检测器用于检测被测区域的放射性辐射信号;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多旋翼飞行器按所需方式飞行,并携带放射性检测器在被测区域内进行放射性检测;放射性检测器固定安装在多旋翼飞行器上,可实现被测区域的放射性检测;所述定位系统用于多旋翼飞行器自动定位,实现多旋翼飞行器可按预定路线自动控制飞行,完成被测区域的放射性检测。利用本发明的检测系统,检测人员无需进入被测区域即可实现放射性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射性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旋翼飞行器的放射性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需对范围较大或较复杂的不适合人员进入的场合进行放射性检测时,由于检测人员难于进入被测区域,给检测带来不便。
现阶段检测人员对以上场合中进行放射性检测时,通常采取手持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在被测区域边缘取点检测的方法,此方法有如下弊端:首先,由于射线具有衰减性,数值与距离的平方呈反比,在被测区域边缘手持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检测的结果无法真实反映该场合整体的放射性水平;其次,核辐射外照射会造成检测人员的损伤,即使检测人员穿着核辐射防护服也仅能使射线的强度减弱,并不能完全隔绝,过量的计量甚至会导致人员死亡。另外,有些废钢、铜(精)矿等货物在长途海运过程中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CO、HS等,检测人员进入此类区域中进行放射性性检测时,有毒有害气体会威胁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旋翼飞行器的放射性检测系统。旨在解决人员难于进入的场合的放射性检测。
本发明包括多旋翼飞行器(1)、放射性检测器(5)、控制系统(6)、定位系统;所述多旋翼飞行器(1)用于挂载放射性检测器(5);所述放射性检测器(5)用于检测被测区域的放射性辐射信号;所述控制系统(6)用于控制多旋翼飞行器(1)按所需方式飞行,并携带放射性检测器(5)在被测区域内进行放射性检测;所述定位系统用于多旋翼飞行器(1)自动定位。
所述放射性检测器(5)固定安装在多旋翼飞行器(1)上,可实现对被测区域的放射性检测。
所述定位系统包括卫星定位装置(2)、电子罗盘(3)和海拔高度传感器(4)等;定位系统安装在多旋翼飞行器上;所述卫星定位装置(2)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时定位多旋翼飞行器(1)当前经纬度位置;所述电子罗盘(3)可实时判断多旋翼飞行器(1)机头所处的当前地理方位;所述海拔高度传感器(4)可实时确定多旋翼飞行器(1)的海拔高度。
所述放射性检测器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探头,可实现α、β、γ、中子等射线的检测。
该发明可应用于核电站、口岸堆场、散货船舱、机场等多种场所,让检测人员可远离被测区域对被测物进行放射性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多旋翼飞行器的放射性检测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旋翼飞行器的放射性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多旋翼飞行器(1)、放射性检测器(5)和控制系统(6)、定位系统。
多旋翼飞行器(1)包括机架、舵机、螺旋桨、电源等。
放射性检测器(5)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探头,可实现α、β、γ、中子等射线的检测;放射性检测器(5)固定安装在多旋翼飞行器(1)上。多旋翼飞行器(1)可携带放射性检测器(5)实现被测区域的放射性检测。
控制系统具有存储功能、控制功能、通讯功能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之阳(北京)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日之阳(北京)仪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83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