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2-溴-4-甲基苯酚合成2-烷氧基-4-甲基苯酚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5461.0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8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毛建拥;胡柏剡;王旭明;王钰;李浩然;陈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1/16 | 分类号: | C07C41/16;C07C43/23 |
代理公司: | 11277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苯酚 烷基醇 烷氧基 近临界状态 原子利用率 催化合成 反应工艺 反应条件 烷基醇钠 蒸馏方式 助催化剂 反应物 催化剂 合成 回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2‑溴‑4‑甲基苯酚合成2‑烷氧基‑4‑甲基苯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烷基醇钠和2‑溴‑4‑甲基苯酚在烷基醇的存在下且在所述烷基醇的近临界状态下进行反应。在本发明中,采用了在烷基醇的近临界状态下的反应条件,代替使用催化剂和助催化剂来催化合成2‑烷氧基‑4‑甲基苯酚,是一条绿色的反应工艺;烷基醇在反应完毕后通过简单的蒸馏方式即可回收,原子利用率更高;反应物2‑溴‑4‑甲基苯酚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7.9%以上,最高可以达到100%;产物2‑烷氧基‑4‑甲基苯酚的选择性可以达到93.4%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近临界状态下由2-溴-4-甲基苯酚合成2-烷氧基-4-甲基苯酚的方法,属于精细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2-甲氧基-4-甲基苯酚,也称4-甲基愈创木酚(2-Methoxy-4-Methyl Phenol,C8H10O2,分子量:138.16,CAS号:93-51-6),为无色液体,是一种重要的香料,也是许多药物及香料的中间体,特别是合成香兰素的重要中间体。香兰素是一种广谱性香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有机合成中。目前产业化规模中合成香兰素的较先进的路线为对甲酚经溴化再甲氧基化得到4-甲基愈创木酚,最后氧化得到香兰素。其中通过烷氧基化制备4-甲基愈创木酚的转化率和收率较高,污染小,生产成本低,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
目前根据文献报道的由非活性溴代芳香化合物的烷氧基化制备4-甲基愈创木酚有如下:
陈祖贵提供了一种4-甲基愈创木酚的制备方法,通过以邻溴对甲基苯酚、甲醇钠为原料,以氯化亚铜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40~160℃,压力1.2~1.5MPa,反应2.0~4.0h而得到4-甲基愈创木酚,收率为94%左右(“化工科技”,2007,15,23-25)。
专利DE723412公开了一种4-甲基愈创木酚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搅拌反应釜中将187g邻溴对甲基苯酚、140g苛性钾溶解在1760毫升甲醇中,使用氯化亚铜作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50~155℃、压力为1.5MPa下进行反应7小时。但未提及收率。
D Nobel,李树安等人以CuCl-CO2为催化剂,不使用非质子溶剂,使非活性溴化物与烷氧基钠在加热至125℃下反应3h,收率为90%左右(“淮海工学院学报”,1999,8(1),26-28)。
翼亚飞等人以甲醇为溶剂,采用Cu2Cl2-DMF或Cu2Cl2-CO2催化非活性溴代芳香化合物的甲氧基化反应,反应温度125℃,压力0.65MPa,时间3h,收率为92%左右(“煤炭转化”,1998,21(3),85-87)。
专利CN1143066A公开了一种合成香料的工艺方法,其包括以甲醇钠为甲氧基化试剂,碱式碳酸酮为催化剂,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反应温度110℃,时间2小时,进行非活性溴代芳香化合物的烷氧基化反应,该方法使用了大量二甲基甲酰胺,此物质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分解,未分解的也很难回收,总体收率偏低。
专利CN1323777A报道了一种香兰素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甲酚为原料与溴素进行溴化反应得到3-溴-4-羟基-苯甲醛,再与甲醇钠溶液进行甲基化反应,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催化剂为碱式碳酸酮,CO2为助催化剂,反应温度115~120℃,时间4小时,收率为94%左右。该方法溴化和氧化同时进行,采用溴素氧化,溴素消耗量大,甲氧基化也采用了难以回收的助催化剂和催化剂。
专利CN1401622A公开了一种对甲苯酚经过卤化、烷氧基化、氧化步骤制备香兰素的方法。烷氧基化以氯化亚铜为催化剂,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甲醇钠溶液为甲氧基化试剂,在常压下进行反应,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用量大,反应时间长,转化率不高,最后需要精馏来分离原料和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未经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54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