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6719.0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0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武跃龙;林伟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8 | 分类号: | H04W28/08;H04W36/00;H04W36/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均衡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该负载均衡方法包括:若接收到来自服务小区的高负荷状态通知消息,则修改目标小区自身的个性化偏移参数OCN对应的默认值,其中,目标小区与服务小区为相邻小区,以及,高负荷状态通知消息为服务小区在检测到服务小区自身处于高负荷状态下向目标小区发送的;将修改后的OCN配置给新接入用户和/或切换入用户,其中,切换入用户为由服务小区均衡到目标小区的用户。从而有效地提升负载均衡效果、用户感知以及网络服务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通信网络中,TD-LTE(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分时长期演进)网络发展迅速,为了满足迅速增长的客户数量与逐步增强的服务质量要求,运营商采取了双层甚至多层网络同时覆盖的部署策略。例如:中国移动的F频段与D频段双层覆盖的网络,由于传播特性的差异,F频段较D频段具有覆盖范围大的优势,但是F频段频率资源相对D频段较少。而D频段具有频率资源优势,这样可以实现在边缘区通过F频段保证覆盖,在中心区通过D频段分担负荷,吸收容量的目标。在F+D双层(也可以双层D或者双层F)网络的两个小区同覆盖的场景下,为实现两个小区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整体吞吐量最优,需要基于小区的用户数量,业务负荷及硬件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负荷等负荷均衡的算法将高负荷小区部分用户均衡至低负荷小区。
当同覆盖的一个小区由于用户数量、业务负荷或者硬件CPU负荷达到设定的门限值时,即认为该小区处于高负荷状态,此时如果与其共覆盖的其他小区处于低负荷状态,则触发负荷均衡算法,在此高负荷小区中选择部分用户切换并均衡到低负荷小区。
为防止基于负荷均衡的切换和基于覆盖的切换之间发生兵乓切换,即高负荷小区的用户均衡到低负荷小区后,马上满足基于覆盖的切换条件切换回高负荷小区,因此在低负荷小区中,现有技术对基于负载均衡切换过来的用户配置A5测量,以抑制其回切高负荷小区,并设定抑制时间,当超过此时间后,将抑制的A5测量替换回原来的基于覆盖配置的测量,可以是A3或者A4测量。
但是,现有技术实施例中存在以下缺陷:
1)采用现有技术实施例中的抑制策略,若低负荷小区存在新接入用户,则新接入用户接入后可能会很快的切换至高负荷小区,导致高负荷小区负荷不能及时有效的降低,负载均衡效果差,影响客户感知和网络服务质量。
2)现有方案仅考虑了同覆盖邻区的抑制策略,导致非同覆盖下邻区(单层网下的邻区)下的UE可能不断切换至高负荷邻区,同样影响负荷均衡效果,降低用户感知和网络服务质量。
3)以上两方面的问题导致切换数量的增加,对于KPI(Key Performance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指标存在风险。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目标小区,所述方法包括:
若接收到来自服务小区的高负荷状态通知消息,则修改目标小区自身的个性化偏移参数OCN对应的默认值,其中,目标小区与服务小区为相邻小区,以及,高负荷状态通知消息为服务小区在检测到服务小区自身处于高负荷状态下向目标小区发送的;
将修改后的OCN配置给新接入用户和/或切换入用户,其中,切换入用户为由服务小区均衡到目标小区的用户。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修改目标小区自身的个性化偏移参数OCN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预定范围以及目标小区为已接入用户配置的测量类型,修改OCN。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修改目标小区自身的个性化偏移参数OCN的步骤,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67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