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茎尖培养基、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09711.5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8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胡波;钟勇财;谢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宜信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70 | 代理人: | 刘晔 |
地址: | 336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培养基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再生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马铃薯茎尖培养基、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环境的污染或是病毒代代的累积,现在的植物中已经沉积了大量的病毒,导致植物病变影响产品的质量与数量;若是食用性植物,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其中,属于无性繁殖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病毒的感染,例如,侵染马铃薯病毒多达30多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一代一代的遗传,侵染马铃薯病毒种类会越来越多,现在马铃薯病毒已经成为全球普遍性的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
目前,人们通用的化学类药剂仅仅对细菌或真菌导致的病害有效,但是对病毒浸染的植物作用极小,因此,培养无病毒植物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常用的防治病毒方法为物理法,即通过X射线、紫外线和高温等进行处理,达到钝化病毒的目的,但是,物理法在防治病毒中属于小概率杀毒,而且同时也对植株造成了伤害,例如:基因突变或是组织受损等。还有化学法杀毒,使用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进行杀毒,但是同时会对寄主组织造成了伤害,推广性差。工业中常用的方法为生物学方法,即对种子、愈伤组织或是茎尖进行培养,但是种子培养只针对有性繁殖有效,愈伤组织培养易变异,因此,常用的手段为茎尖脱毒培养,而且周期短、成活率高等优点。
茎尖培养的脱毒原理是由于茎尖是新生长组织,或是激素含量的不同,导致病毒感染的几率小,含量低,因此,茎尖培养已经成为解决马铃薯病毒的主要途径,但是,茎尖培养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
公开号为10553247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马铃薯茎尖分化培养基及制备方法。所述培养基的配方中含有L-半胱胺酸盐酸盐,以1L培养基计算,所述L-半胱胺酸盐酸盐的含量为0.1mg。所述配方为①或②,①:MS培养基+吲哚乙酸0.1mg/L+6-苄基嘌呤0.1mg/L+赤霉酸0.1mg/L+L-半胱胺酸盐酸盐0.1mg/L+30g/L蔗糖+5-7g/L琼脂粉;②:MS培养基+NAA 0.1mg/L+6-苄基嘌呤0.1mg/L+赤霉酸0.1mg/L+L-半胱胺酸盐酸盐0.1mg/L+30g/L蔗糖+5-7g/L琼脂粉。该发明在马铃薯组培用培养基(MS培养基)中添加L-半胱氨酸盐酸盐,作为抗氧剂,减少褐化现象,以增加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的成苗率。但是在茎尖培养过程中使用1个浓度的MS培养基铵态氮含量过高,而且还加入了其他营养物质,会使茎尖培养中生长速度慢,而且L-半胱氨酸盐酸盐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破坏培养基的电解质平衡,不仅如此,分解产生的物质不确定,可能会影响植物的发育。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改进现有技术,促进茎尖培养的生长速度与出苗率,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茎尖培养基及其应用。本发明是对MS培养基的进一步改良,使之更适应马铃薯茎尖的培养。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马铃薯茎尖培养基,所述的培养基配方为:0.8MS培养基、150-250mg/L KNO3、40-100mg/L Ca(H2PO4)2·H2O、0.1-0.3mg/L龙葵碱、0.2-0.4mg/L吲哚乙酸、0.2-0.5mg/L 6-苄基嘌呤、0.05-0.2mg/L赤霉酸、0.5-1mg/L谷胱甘肽、25-35g/L蔗糖和8-10g/L琼脂。。
进一步的,所述的培养基配方为:0.8MS培养基、210mg/L KNO3、65mg/L Ca(H2PO4)2·H2O、0.15mg/L龙葵碱、0.3mg/L吲哚乙酸、0.3mg/L 6-苄基嘌呤、0.12mg/L赤霉酸、0.7mg/L谷胱甘肽、32g/L蔗糖和9g/L琼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宜信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宜信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97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豆杉培养基
- 下一篇:弄岗马兜铃组织培养的增殖培养基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