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膦酸类药物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07400.5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1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罗茜;杨致一;刘春花;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7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膦酸 串联质谱法 液相色谱 预处理 检测 待测样品 五氟苯基 样品溶液 混合水溶液 离子对试剂 定量检测 多级电离 色谱条件 药物检测 甲酸铵 流动相 色谱柱 生色团 衍生化 甲醇 甲酸 定性 流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膦酸类药物的检测方法,包括:对含双膦酸类药物的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样品溶液;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所述样品溶液进行检测,得到待测样品中双膦酸类药物的含量,其中,所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色谱条件包括:采用五氟苯基柱作为色谱柱,流动相由A相和B相组成,A相为甲酸和甲酸铵的混合水溶液,B相为甲醇。本发明中针对极性强、多级电离、无生色团的双膦酸类药物,运用基于五氟苯基柱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可避免对待测样品的衍生化处理,也可避免在流动相中加入价格昂贵的离子对试剂,能够实现对双膦酸类药物高效、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解决了双膦酸类药物检测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化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膦酸类药物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一种高效骨吸收抑制剂,临床上用于骨骼上各种相关疾病(如骨质疏松症、变形性骨炎及恶性高钙血等)的治疗。根据其化学组成,双膦酸类药物可分为含氮类与不含氮类双膦酸类药物。常见的含氮类双膦酸类药物包括帕米膦酸钠(pamidronate)、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利赛膦酸钠(risedronate)和唑来膦酸(zoledronate)等。通过对双膦酸类药物(尤其是生物样品中)的分析可为药代动力学研究、治疗药物检测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提供有效的评估手段。
双膦酸类药物所具有的特殊结构使其分析存在如下困难:(1)由于其极性大,易电离,在非极性的液相色谱柱上保留困难;需要在流动相中添加离子对试剂来提高其在色谱柱上的保留;(2)可用离子交换色谱进行检测,但是由于该类药物存在着多级电离,流动相必须选择强酸或强碱性物质,而固定相又必须为耐强酸强碱的阴离子交换柱,从而保证它们能单一的电离形式,其价格十分昂贵,灵敏度和选择性也较差;(3)由于其难挥发性,不能用气相色谱直接分析,需要进行衍生化转变成挥发性衍生物再进行分析;(4)大多数双膦酸类药物没有可检测的生色团,只能通过衍生手段,对其骨架结构进行修饰,从而改变其理化性质,使其能够被常规的紫外或荧光检测器所检测到。因此,建立一种高效、快捷的检测方法,将有利于双膦酸类的深入研究,也为其进一步的体内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检测方法,可准确测定待测样品中的双膦酸类化合物含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膦酸类药物检测困难的问题。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膦酸类药物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含双膦酸类药物的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样品溶液;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所述样品溶液进行检测,得到待测样品中双膦酸类药物的含量,其中,所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色谱条件包括:采用五氟苯基柱(PFP柱)作为色谱柱,流动相由A相和B相组成,A相为甲酸和甲酸铵的混合水溶液,B相为甲醇。
其中,所述A相中,甲酸的体积分数为0.1~0.5%,甲酸铵的浓度为5~20mM。
PFP柱的强芳香性环可以有效保留强极性的双膦酸类药物,便于在色谱上的分离。
其中,所述五氟苯基柱的柱内径为1~3mm,柱长为50~150mm,填料粒径为1~5μm。
其中,所述色谱柱的柱温为20~40℃。
其中,所述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所述梯度洗脱的程序如下:0~0.5min,A相与B相的体积比为95/5;0.5~1.5min,A相与B相的体积比由95/5线性地变为50/50;1.5~2.5min,保持A相与B相的体积比为50/50;2.5~2.6min,A相与B相的体积比由50/50线性地变回95/5;之后将A相与B相的体积比为95/5保持5min。
其中,所述流动相的流速为0.2~0.4mL/min。
其中,所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色谱条件还包括:进样量为5~20μ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74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