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液法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9405.8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1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翠苹;安泽文;王凤印;张龙龙;赵辽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60 | 分类号: | B01D53/60;B01D53/68;B01D53/73;B01D53/75;B01D53/79;B01D53/96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张世功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液 烟气 脱硫 一体化 工艺 方法 | ||
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方法,特别是一种溶液法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方法,适用于工业窑炉烟气脱硫脱硝场合,采用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或次氯酸钾和亚氯酸钾作为复合吸收溶液进行烟气处理,所述复合吸收溶液具有氧化一氧化氮同时吸收二氧化硫的协同反应能力,所述工艺方法包含喷淋工艺,使得未被氧化的部分酸性气体重新被氧化吸收,提高了烟气脱硫脱硝效率,其工艺简便,原理科学,可以实现废物的合理利用,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具有广泛深远的社会效益和工业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方法,特别是一种溶液法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方法,适用于工业窑炉烟气脱硫脱硝场合。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燃烧烟气超低排放指标的发布并且2017年1月开始执行,脱硫脱硝甚至除尘一体化工艺已经成为控制烟气污染的研发热点,较单一脱硫、脱硝、除尘各层子系统的流动阻力、占地面积和投资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大多数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仍处于在研阶段,有少量示范工程开始应用。已经中试或小规模投入应用的脱硫脱硝一体化方法主要有干法,也叫炭基法,基于活性炭或活性焦为主要脱除原料、臭氧加洗脱法、电子束或脉冲电晕法、氯酸氧化加洗脱工艺和尿素-钙法等,还有光催化氧化技术以及其他溶液法脱硫脱硝技术。其中,活性炭法和电子束法或臭氧加洗脱法投资较大,在满足超低排放指标方面也不占优势;而氯酸氧化加洗脱工艺和尿素-钙法,均为湿法氧化并吸收,可以在一塔或串联的两塔中完成,工艺简单可靠;采用强氧化剂脱硫脱硝具有催化活性高的优点,但是容易对设备造成强腐蚀;另外,氧化剂的回收、吸收废气后溶液的处理等较为困难。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1923341A公开了一种燃煤锅炉烟气臭氧氧化同时脱硫脱硝装置及其方法,但其喷入臭氧的量较大,与一氧化氮的摩尔比约为0.5-1.5,影响了该方法的经济性,并且氧化后易溶于水的高价态氮氧化物NO2、NO3或N2O5与碱液反应的过程中会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混合物,吸收后的废水处理费用高,不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在现有技术中无论使用氧化工艺还是还原工艺,通常都使用氨水或液氨等还原剂,或者臭氧或双氧水等强氧化剂,从而会导致的诸多问题,例如购置成本和运输成本高;而且这些物质极易挥发,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储运不当会有爆炸危险。溶液法脱硫脱硝技术工艺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新技术,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更适用于大中小工业窑炉的烟气脱硫脱硝治理并达到超低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设计一种溶液法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方法,采用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作为复合吸收溶液进行烟气处理,所述复合吸收溶液具有氧化一氧化氮同时吸收二氧化硫的协同反应能力,所述工艺方法包含喷淋工艺,使得未被氧化的部分酸性气体重新被氧化吸收,提高了烟气脱硫脱硝效率,其脱硫率达到98%,脱硝率达到9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溶液法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方法在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中实现,其具体工艺步骤为:
(1)稀释原料:首先打开第一进水阀门和第一进料管阀门,使得第一进水管内的工艺水和第一进料管内的复合吸收液原料分别通过第一进水口和第一进料口进入到第一液罐中,然后开启第一液罐内的第一搅拌器,使得第一液罐内的复合吸收液原料得到稀释并混合均匀;
(2)循环喷淋吸收液:接着打开第二进水阀门和补液管阀门,并开启补液泵,使得第一进水管内的工艺水和补液管内的复合吸收液分别通过第二进水口和第二进料口进入到第二液罐中,然后开启第二液罐内的第二搅拌器,使得第二液罐内的工艺水和复合吸收液得到再次稀释且混合均匀并制成吸收溶液,再开启第三喷淋泵,第三喷淋泵通过第三喷淋管抽取第二液罐内的吸收溶液并通过第三喷淋液进口向吸收塔底部的吸收液槽进行补液,当吸收液槽内液体的液位到达预定高度,然后开启循环泵,吸收液槽内液体通过第一管道过滤器和循环管从第三进料口回到第二液罐内,接着开启第一喷淋泵,第一喷淋泵通过第一喷淋管抽取第二液罐内的吸收溶液并通过第一喷淋液进口喷淋回到吸收液槽,实现第二液罐内与吸收液槽内吸收溶液的循环喷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94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