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液法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9405.8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1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翠苹;安泽文;王凤印;张龙龙;赵辽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60 | 分类号: | B01D53/60;B01D53/68;B01D53/73;B01D53/75;B01D53/79;B01D53/96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张世功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液 烟气 脱硫 一体化 工艺 方法 | ||
1.一种溶液法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中实现,其具体工艺步骤为:
(1)稀释原料:首先打开第一进水阀门和第一进料管阀门,使得第一进水管内的工艺水和第一进料管内的复合吸收液原料分别通过第一进水口和第一进料口进入到第一液罐中,然后开启第一液罐内的第一搅拌器,使得第一液罐内的复合吸收液原料得到稀释并混合均匀;
(2)循环喷淋吸收液:接着打开第二进水阀门和补液管阀门,并开启补液泵,使得第一进水管内的工艺水和补液管内的复合吸收液分别通过第二进水口和第二进料口进入到第二液罐中,然后开启第二液罐内的第二搅拌器,使得第二液罐内的工艺水和复合吸收液得到再次稀释且混合均匀并制成吸收溶液,再开启第三喷淋泵,第三喷淋泵通过第三喷淋管抽取第二液罐内的吸收溶液并通过第三喷淋液进口向吸收塔底部的吸收液槽进行补液,当吸收液槽内液体的液位到达预定高度,然后开启循环泵,吸收液槽内液体通过第一管道过滤器和循环管从第三进料口回到第二液罐内,接着开启第一喷淋泵,第一喷淋泵通过第一喷淋管抽取第二液罐内的吸收溶液并通过第一喷淋液进口喷淋回到吸收液槽,实现第二液罐内与吸收液槽内吸收溶液的循环喷淋;
(3)循环喷淋碱液:再打开第三进水阀门和第二进料管阀门,使第二进水管内的工艺水和第二进料管内的氢氧化钙粉末进入到碱液池中,并开启碱液池内的第三搅拌器,使氢氧化钙粉末与工艺水混合均匀并制成氢氧化钙浆液备用,接着开启第二喷淋泵,使碱液池内的氢氧化钙浆液通过碱液出液口流出碱液池并经第二喷淋管进入吸收塔且通过第二喷嘴喷淋回到碱液槽,碱液槽内液体从碱液回流出口流出,经过碱液回流管和碱液进液口流入碱液池,实现氢氧化钙浆液的循环喷淋;
(4)净化烟气:然后开启烟气出口管阀门,接着开启烟气进口管阀门,烟气进口管中的烟气经烟气进口进入到吸收塔中与吸收溶液和碱液进行氧化吸收反应,进行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处理,然后经除雾器进行除湿处理后经烟气出口进入到烟气出口管后排放,实现烟气净化处理;
(5)排出废液:在第二液罐和吸收液槽内的吸收溶液密度到达预定数值的时候,打开抽出管阀门,开启抽出泵,外排吸收溶液;
(6)清洗吸收塔:最后定时开启冲洗水泵和冲洗水管阀门,第三进水管内的工艺水通过第四喷淋液进口进入吸收塔内并对除雾器内部进行清洗,完成溶液法对烟气一体化脱硫脱硝;
步骤(1)采用的复合吸收液原料为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或者步骤(1)采用复合吸收液原料为次氯酸钾和亚氯酸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法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脱硫脱硝稳定运行过程中,第一液罐中的温度为环境温度,第二液罐中温度为40-60℃,碱液池中温度为30-50℃,吸收塔内部的温度为50-70℃;烟气进口处的温度为60-120℃,压强为1900-2100Pa,烟气出口处的温度为50-70℃,压强为450-550Pa,第一喷淋泵和第三喷淋泵的流量分别与烟气流量液气比为8.5-9.5L/m3,第二喷淋泵的流量与烟气流量液气比为2.5-3.5L/m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法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第一进水阀门、第二进水阀门、第三进水阀门、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第一进料管阀门、第二进料管阀门、第一液罐、第二液罐、碱液池、第一搅拌器、第二搅拌器、第三搅拌器、循环泵、循环管、第一喷淋泵、第二喷淋泵、第三喷淋泵、第一喷淋管、第二喷淋管、第三喷淋管、补液泵、补液管、补液管阀门、抽出泵、第一抽出管、第二抽出管、抽出管阀门、冲洗水泵、冲洗水管阀门、第一管道过滤器、第二管道过滤器、烟气进口管、烟气出口管、烟气进口管阀门、烟气出口管阀门、吸收塔、碱液回流管、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三进水口、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第三进料口、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碱液进液口、碱液出液口和氢氧化钙进料口;其中,吸收塔包含封盖、除雾器、第一喷嘴支架、第二喷嘴支架、第三喷嘴支架、第四喷嘴支架、第一喷嘴、第二喷嘴、第三喷嘴、第四喷嘴、上挡板、下挡板、隔板、吸收液槽、碱液槽、第一喷淋液进口、第二喷淋液进口、第三喷淋液进口、第四喷淋液进口、烟气进口、烟气出口、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碱液回流出口;第一液罐的顶部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进料口,第一液罐通过第一进水口与第一进水管管道式相通,第一进水管上设有第一进水阀门用于控制通过第一进水口进入第一液罐的进水量,第一液罐通过第一进料口与第一进料管管道式相通,第一进料管上设有第一进料管阀门用于控制通过第一进料口进入第一液罐的进料量,第一液罐内部设有第一搅拌器,第一液罐的下部设有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口通过补液管与第二液罐的顶部设有的第二进料口管道式相通,补液管上设有补液泵和补液管阀门,补液泵用于将第一液罐内的液体加速输送到第二液罐内,补液管阀门用于控制通过第二进料口进入第二液罐的进料量,第二液罐的顶部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液罐通过第二进水口与第一进水管管道式相通,第一进水管上设有第二进水阀门用于控制通过第二进水口进入第二液罐的进水量,第二液罐的下部设有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口通过第一喷淋管与吸收塔的中部侧壁上设有的第一喷淋液进口管道式相通,第一喷淋管上设有第一喷淋泵,第一喷淋管一端进入柱状结构的吸收塔内部且固定于吸收塔内部水平设置的第一喷嘴支架上,吸收塔内的第一喷淋管上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喷嘴,第二出料口通过第三喷淋管与吸收塔的中部侧壁上设有的第三喷淋液进口管道式相通,第三喷淋管上设有第三喷淋泵,第三喷淋管一端进入吸收塔内部且固定于吸收塔内部水平设置的第三喷嘴支架上,吸收塔内的第三喷淋管上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三喷嘴,第三喷淋液进口设置于第一喷淋液进口的上方,第一喷淋液进口下方的吸收塔的侧壁上设有烟气进口,烟气进口与烟气进口管管道式相通,烟气进口管上设有烟气进口管阀门用于控制通过烟气进口进入吸收塔的烟气量,吸收塔的顶部设有封盖,封盖上设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与烟气出口管管道式相通,烟气出口管上设有烟气出口管阀门用于控制通过烟气出口排出吸收塔的烟气量;吸收塔的底部设有吸收液槽,吸收液槽底部设有第二出液口,第二出液口与第二抽出管管道式连通,第二抽出管上设有第二管道过滤器和抽出管阀门,抽出管阀门用来控制吸收液槽内吸收液的排出量;吸收液槽下部设有第一出液口,第一出液口与第一抽出管的输入端管道式相通,第一抽出管的一个输出端通过循环管与第二液罐的顶部设有的第三进料口管道式相通,循环管上设有循环泵和第一管道过滤器,第一抽出管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第一喷淋管管道式相通,用于实现流量平衡;吸收塔的底部设有竖直的隔板,隔板与吸收塔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三喷嘴支架和第一喷嘴支架,第三喷嘴支架平行于第一喷嘴支架,第三喷嘴支架的高度等于或低于隔板的高度,吸收塔的底部设置有碱液槽,隔板设置于吸收液槽与碱液槽之间,碱液槽下部设有碱液回流出口,碱液回流出口通过碱液回流管与碱液池的下部设有的碱液回流出口管道式相通,碱液池的内部设有第三搅拌器,碱液池的上部设有第三进水口和氢氧化钙进料口,碱液池通过第三进水口与第二进水管管道式相通,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第三进水阀门用来控制通过第三进水口进入碱液池的用水量,碱液池通过氢氧化钙进料口与第二进料管管道式相通,第二进料管上设有第二进料管阀门用来控制通过氢氧化钙进料口进入碱液池的进料量,碱液池的下部设有碱液出液口,碱液出液口通过第二喷淋管与吸收塔的上部侧壁上设有的第二喷淋液进口管道式相连,第二喷淋管一端进入吸收塔内部且固定于吸收塔内部水平设置的第二喷嘴支架上,吸收塔内的第二喷淋管上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二喷嘴,吸收塔外的第二喷淋管上设有第二喷淋泵,第二喷嘴支架与封盖之间设有除雾器,除雾器的顶部和底部均水平设有第四喷嘴支架,第四喷嘴支架上均设有第三进水管,吸收塔内的第三进水管上设有一个以上的第四喷嘴,吸收塔外的第三进水管上设有冲洗水泵和冲洗水管阀门,冲洗水管阀门用于控制通过第四喷淋液进口进入除雾器内的进水量,第三进水管通过吸收塔上部侧壁设有的第四喷淋液进口与吸收塔管道式相通;第二喷嘴支架设置于第三喷嘴支架的上方,第二喷嘴支架与第三喷嘴支架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和下挡板分别设置于吸收塔内壁的两侧,上挡板位于下挡板的上方,上挡板和下挡板的长度均超过吸收塔宽度的一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940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