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最小间距可控的超宽带无栅瓣稀疏线阵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9282.8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0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颜回;杨雨琦;张正鸿;张浩斌;王亮;刘洋;唐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H01Q2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最小 间距 可控 宽带 无栅瓣 稀疏 设计 方法 | ||
1.最小间距可控的超宽带无栅瓣稀疏线阵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假设在天线阵列的布阵范围为[-D/2,D/2]上布置了2N+1个阵元,位置为d-N,d-(N-1),...,d0,d1,...,dN-1,dN,其中d-N=-D/2,dN=D/2,为阵列的孔径大小,对于任何宽带天线单元激励等幅同相的阵列,当天线系统的工作波段在一倍频至三倍频(f0~3f0,对应的波长为)时,此波段内栅瓣/副瓣区域的峰值电平基本保持不变,误差小于0.5dB,具体步骤如下:
(1)对于一个沿Z轴均匀分布并且关于原点对称的线阵,它的阵因子公式为:
其中,β表示自由空间波数,d是阵元间距为表示求和运算符,θ表示从X轴观测的角度,已知均匀阵列在高频波段会生成栅瓣,为了抑制栅瓣生成,对阵元位置进行初步优化;
(2)将式(1)中的n变为nr,并引入一个新的参数ξ,该参数由式(2)确定,新的dn由式(3)给出,得到的新阵列为RPS阵,它的阵因子表达式为式(4):
dn=sign(n)dminξ|n|r,|n|≤N (3)
其中,dmin为λ0/2(低频时的半个波长),选取合适的r和N,使得天线系统工作在波段f0~3f0时,栅瓣/副瓣区域的峰值电平基本保持不变;
2)为了进一步降低栅瓣/副瓣区域的峰值电平,采用多步数值微扰优化法,所述多步数值微扰优化法的具体步骤为:将式(4)中阵元位置dn(n=0,1,2,…N)变成dn+Δn,Δn代表每一个阵元的位置微扰量,由于这个约束条件,微扰后的阵因子式表达为式(5):
其中,AF(θ)是微扰前的阵因子式,是一步位置微扰后产生的变化量;
微扰时保证满足最小间距约束、位置微扰幅度约束两个条件,对以上线性阵列的阵元位置进行微扰,具体约束条件如下:
(1)最小间距约束:在实际天线阵布局过程中,阵元间距需不小于所设计的单元天线尺寸,因此在微扰过程中,需要满足最小间距约束dn-dn-1≥dmin,dmin为λ0/2,n=0,1,2,…N;
(2)位置微扰幅度约束:为了保证位置微扰的近似精度,要求即对于n=0,1,2,…N,均满足|βΔn|≤μ,此处的μ的大小决定了位置微扰的幅度;
遵循以上约束条件,采用迭代二阶锥规划法对RPS阵进行多步位置微扰优化,在每一步微扰,二阶锥规划法的优化目标是最小化栅瓣/副瓣区域的峰值电平;多步微扰后,当栅瓣/副瓣区域的峰值电平基本保持不变且阵列布局也保持不变时,得到最优化阵列布局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未经厦门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928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门书柜(61921)
- 下一篇:智能问诊方法、装置和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