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的轴温关联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8709.2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8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黑新宏;柳宇;赵金伟;谢国;马维纲;王彬;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韩玙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关联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的轴温关联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通过对实际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特征选择,以得到后期分析的原始数据,原始数据按照时间序列进行采集,每秒采集一次;然后将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数据;步骤2.对步骤1中得到的预处理后的数据找出强关联规则R,即找出满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的关联规则。本发明将关联挖掘算法Apriori算法应用于轴温数据的关联分析中,用现有采集到的数据挖掘出影响轴温变化的关联规则,通过观察规则中属性的变化,进而判断轴温的老化程度和其他部件的故障,为车轴的异常发现和预警提供决策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轴温关联分析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据的轴温关联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它的延伸带动着经济的发展。多年来,高速列车行车安全的可靠性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其中,列车车轴作为列车运行的主要设备,其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是关系到行车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过高的轴温则是故障的一个重要指标。当车轴故障时,其摩擦加剧,温度突升,达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热轴,严重者会导致燃轴、切轴、车辆颠覆,若未能提前预报,将导致重大事故。因此,保证车轴的安全运行是保障高速列车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课题。
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设备受到空气介质、周围环境、车型以及行驶中车体晃动等因素的影响,轴温监测会有误报和漏报。万薇针对多点红外轴温探测器的数据融合处理问题进行了重要探讨;张矢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列车轴温监测系统,能够利用无线传感网络对铁路货运列车轴温进行实时监测;曹源基于DTW算法,提出一种能够实时对列车轴温实现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方法,有效降低列车轴温探测的误报率。武峥嵘引入一种新型智能线阵式多点红外探头,结合数据融合思想和模式识别技术,探讨了基于四点线阵式轴温探测模型的热轴判别方法。以上这些方法都是对采集过程进行优化,或者直接对轴温的数据进行处理。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思路,用现有采集到的数据挖掘出影响轴温变化的关联规则,从而保证即便我们采集不到正确的数据,通过观察其它属性的变化,也能够判断轴温的老化程度和其他部件的故障,为车轴的异常发现和预警提供决策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的轴温关联分析方法,其能够挖掘出影响轴温相变化的关联规则,在无法采集到正确数据的情况下,通过观察相关属性的变化,也能够判断轴温的老化程度和其他部件的故障,为车轴的异常发现和预警提供决策支持。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数据的轴温关联分析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在通过对实际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特征选择,以得到后期分析的原始数据,原始数据按照时间序列进行采集,每秒采集一次;然后将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数据;
步骤2.对步骤1中得到的预处理后的数据找出强关联规则R,即找出满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的关联规则。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包括以下几步:
步骤1.1、采用线性插值法对缺失数据进行处理:针对极少个别点缺失数据的情况,将原始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之后,得到矩阵Am*n,矩阵Am*n按照时间序列进行采集,Am*n表示的含义为第m个时刻的第n个属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87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