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温度控制电路及温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7092.2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8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承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与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24 | 分类号: | G05D2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胡彬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终端 温度 控制电路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设置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温度控制电路及温度控制方法,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温度控制电路,其中,包括:第一可变电阻和第二可变电阻;所述第一可变电阻与负载并联;所述第二可变电阻与电源串联。本发明中,因第一可变电阻R1与负载并联,旨在减少温度控制电路中的锂电池C输出端的电阻,同时通过第一可变电阻R1为负载实施分流处理,减少负载两端的电流,避免温度过高对负载元件造成损坏,再通过串联第二可变电阻R2,提高温度控制电路的总电阻,避免因锂电池C输出端的电阻减少而使得温度控制电路的电流增加,降低温度控制电路的电能损耗,实现了防止移动设备温度过高,提高了移动设备的使用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设置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温度控制电路及温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简称,由于其化学特性,在电池电压降至过放电电压VDDL为2.4~2.5V时,电池进入过放电状态,一般电池内部的保护电路会使其处于输出锁定状态。当锂电池从过放电状态开始充电时,为了保护锂电池不被损坏,必须先进行小电流的预充电,预充电电流IPRE为10~30mA,待锂电池电压VBAT达到3V左右的移动终端最低工作电池电压VBATMINON时,移动终端开机,再进入主控制器可控的充电状态。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等现代数码产品中应用最广泛的电池,在使用中不可过充、过放(会损坏电池或使之报废)。因此,在电池上有保护元器件或保护电路以防止昂贵的电池损坏。锂离子电池充电要求很高,要保证终止电压精度在±1%之内,各大半导体器件厂已开发出多种锂离子电池充电的IC,以保证安全、可靠、快速地充电。但是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有爆炸的危险,其主要原因在于电池内部的反应中存在一“热失控”的过程。“热失控”是一个能量正反馈循环过程:升高的温度会导致锂离子变热,锂离子变热升高温度,这又反过来又让锂离子变得更热,当锂离子的温度超过预定温度时,锂电子就会出现爆炸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设备温度控制电路,旨在防止移动设备温度过高,避免锂电池出现“热失控”现象,提高了移动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温度控制电路,其中,包括:第一可变电阻和第二可变电阻;
所述第一可变电阻与负载并联;
所述第二可变电阻与电源串联。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温度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可变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电阻,所述第二可变电阻为正温度系数电阻。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温度控制电路,其中,还包括一检测单元,用于实时检测所述负载的工作温度,于所述工作温度不小于预定温度时,根据所述工作温度形成一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输出,
所述第一可变电阻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作用下按照预定方法调整当前的所述第一可变电阻的第一电阻率;
所述第二可变电阻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作用下按照预定方法调整当前的所述第二可变电阻的第二电阻率。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温度控制电路,其中,所述预定方法为:
其中,R1为所述第一可变电阻;
a为所述第一电阻率,a的取值范围为【0,1】;
R2为所述第二可变电阻;
b为所述第二电阻率,b的取值范围为【1,+∞】;
U为所述移动终端的额定工作电压;
I为所述移动终端的额定工作电压;
R为所述负载的等效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与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与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70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耳机组件的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化配电柜控制系统